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收藏着上海近代市政的历史记忆

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收藏着上海近代市政的历史记忆

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收藏着上海近代市政的历史记忆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收藏着上海近代市政的历史记忆 2022-03-24 09:48:26 来源:文汇报

杨浦区图书馆二楼***大厅

如果说80多年前有“网络名人”这个概念,那么当时的上海图书馆(现杨浦区图书馆)***是***的“打卡点”之一。这是一个放置在古城风格建筑中的图书馆。整个建筑以雕梁画栋、重檐倚山、琉璃瓦屋顶、天花板彩绘为装饰,展现了传统的古代风貌和神韵,因而赢得了上海“小故宫”的美誉。由老上海市***大楼、老上海博物馆、老上海体育场等周边建筑组成的“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近代市政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也是那一代***人***自强精神的生动写照。

可惜,董的设计蓝图只完成了一半。

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打破租界对市中心的垄断,谋求***辖区的发展,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上海设置世界港口”的方针,计划在江湾作为闹市区修建道路、市***大楼等公共设施,建设“新上海”,即现在的“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1929年7月,根据当时的市政会议决定,正式划定:江湾区湘阴路以北、闸阴路以南、淞沪路以东约7000亩土地,为新上海中心区。

该方案聘请时任***建筑师学会会长的董为顾问,并兼任总建筑师。

老上海图书馆设计手稿

到1936年,市***、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体育场、市医院、航空空博物馆等新建筑相继在这一地区落成。其中,老上海图书馆于1934年8月开工建设,同年12月1日举行奠基仪式。1936年9月1日,整个图书馆试开放。董友在美国留学期间虽然深受现代建筑教育的影响,但他并没有盲目追求西方风格,也没有完全采用***传统的建筑方法,而是将两者融为一体。建筑借鉴***传统门楼风格,将新古典主义构图手法与***传统建筑元素有机结合。庄严的裙楼上,门楼有大檐顶,梁柱,色彩斑斓。顶部的黄色琉璃瓦是图书馆最突出的标志。门楼屋顶是古典的重檐山歇式,上部装饰有动物亲吻的饰物,在***古代宫殿建筑中非常豪华。另一方面,在***特色的外表下,内部设施力求现代化,电梯、卫生、消防设备一应俱全,可以说是中西合璧。

当年上海行政区鸟瞰图

老上海图书馆外景(本版图片均由杨浦区图书馆提供)

遗憾的是,由于经费原因,老上海图书馆实际上是在建成近一半规模后才匆匆投入使用,并没有按照董的设计蓝图全面实施。最初的“井字”布局设计只是“我”的形状。随着淞沪抗战,以及之后不断的战乱干扰,该建筑被挪作他用,没有机会重建和改善。抗战胜利后,建设计划搁浅,上海图书馆找到了新址。该建筑被同济中学使用了半个世纪,曾被用作教学楼、宿舍和体育室。毕业于同济中学的作家王海在《上海私人记忆》一书中这样描述母校的这座建筑:“图书馆大楼据说是解放前规划的图书馆。整个中学六年,这栋楼一直是我们下雨天在室内上体育课的地方。一楼有个很大的房间,跳马单杠和垫子卡在一个角落里...图书馆旁边有一个小门,旋转楼梯直通楼顶。屋顶感觉像天安门广场,琉璃瓦,汉白玉护栏……”

直到2012年,杨浦区委区***决定对其进行修缮扩建,作为杨浦图书馆的新馆。两年后,“老上海图书馆修缮扩建工程”正式启动。承担修复保护工程的上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工程部总经理吴有为,至今还记得比较好次见到图书馆时的情景:“图书馆外墙大面积脱落,墙上全是水渍,馆外杂草比人高,馆内布满蜘蛛网,墙上的砖轻轻一揭,一碰就碎成粉末……”最终,100多名能工巧匠花了3年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做出了这座建筑。往年12月18日,杨浦区图书馆正式开馆,回归作为图书馆的“初心”。

涅槃重生,新旧难辨,此访一大乐事。

在电视剧《安家》中,方和徐阿姨去图书馆寻找老房子的信息。雕刻的屋顶,彩绘的门楼,优雅的红色彩绘柱子,屋檐与蓝天相连,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短短几个镜头,观众就认出来了:这不是新装修的杨浦区图书馆吗?

新装修的杨浦区图书馆外景。

目前,位于长海路366号的杨浦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但属于老上海图书馆的部分实际只占不到4000平方米。但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新楼的风格与旧楼高度统一,整个建筑内外有很多细节难以区分新旧。比如老建筑的一楼和二楼有一个“孔雀门”,是模仿孔雀仪态制作的金属装饰门空。是一楼和二楼大厅进入查号大厅的比较好视觉焦点,也是房间之间的递进引导空。一楼的孔雀门在之前的改造中已经失传,只有二楼还是原来的样子。乍一看,这两扇门没有什么区别。其实二楼的老门是手工做的,用铆钉链接,维修人员进行地下室保护,除锈,喷漆。一楼新门直接用热弯锻造,铆钉用焊接技术代替。

大门被认为是这座建筑最突出的地方。屋檐下,金、红、绿三色的绘画,使上面的黄琉璃瓦屋顶和下面的朱红门窗之间产生了变换和过渡,使建筑形象更加出彩。最上面的琉璃瓦是新烧制的,圆形瓷砖表面的图形是某市***的“市”字。建造者根据原瓦背后的印章,几经周折,在宜兴找到了一家可以烧制同一种瓦的窑厂,为他们定制。

门楼外,石栏杆、装饰拱门、彩画、琉璃瓦等。与之相呼应的,是保护和修复的重点。无论从垫拱板上的“晕三宝珠”的火焰,如意花瓶里的绘画,还是护栏上的云纹图案,都让人感受到传统的吉祥寓意和古典意境之美。

二楼中间的大厅是过去的目录室——过去,图书馆里所有的书都陈列在封闭的书架上。读者借书时,先在目录室查找自己想要的书目,通知工作人员,再由工作人员取出。这个空房间和传统的中式大厅不一样。而是借鉴西方建筑设计了顶部的天窗。天窗下有画梁和横梁,室内光线通透。抬头望去,小窗框外的风景也是***的。天窗在***已经广泛使用了几十年。作为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的建筑之一,这座图书馆在当年是“时髦”的。

博物馆里精美的天花板画充满了***宫殿建筑的特色。***传统建筑彩画使用的颜料是天然矿物颜料,都是绿、黄、红、白、黑五种颜色。早期的建筑彩画是出于木结构防腐防蛀的实际需要。后来,它们因追求美而变得复杂多彩,成为***传统建筑装饰的一种方法。在修复过程中,发现一楼楼梯壁龛的天花板彩画保存完好。天花板彩画采用现代技术最小干预的原则进行修复,基本保留了原有彩画的外观,与其他彩画兼具可识别性和真实性。对于观众来说,参观这个图书馆来观察和比较新旧彩画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包的仪式是一个家庭的聚会."这是老上海图书馆开馆时被任命为临时董事会***的蔡元培的题词。它的诞生可能不是在正确的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日本侵华战争使其开了不到一年就被迫关闭。改造之初,建筑外墙上发现的零星弹痕,仿佛在诉说当年炮火的故事。幸运的是,经过精心修复,如今的新图书馆接过了老图书馆未能成功的公共图书馆“使命”,延续了80年后珍贵的城市记忆。(郭超豪)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收藏着上海近代市政的历史记忆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5620.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