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风口,粤菜和川菜必有一战?

万亿级风口,粤菜和川菜必有一战?

原标题:万亿级风口,粤菜川菜必有一战?

每经记者:杨楚飞每经编辑:刘艳梅

图片来源:图片网_501350447

预制菜的风口被广东占领。

前不久,广东发布了全国***省级预制蔬菜产业政策《加快广东预制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为狂热的预制蔬菜市场再添一把火。根据规划,共有9个来自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城市被纳入产业发展版图,而配套活动“广东号召全世界吃预制菜”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名字——广东意在打造新世界餐饮标签。

图片:网页截图

粤菜从来不缺标签。粤菜跟随广东人来到东南亚,走向世界,至今仍是中华美食的代表。米其林推出的比较好单美食指南选择了粤菜。但在老广心目中,真正的粤菜,食材精致,工序复杂,对厨师的要求极高。要品尝那种“粤味”,走出广东是很难做到的。不适合“走出去”,曾经是外界对粤菜的认知。

粤菜“一隅”,川菜“攻城略地”。

2009年,广东媒体曾提问“为什么同属于四大菜系的粤菜不能离开广东?”十几年过去了,广东的粤菜馆一直在向外探索,但是有点犹豫。往年数据显示,八大菜系中,***川菜馆数量以压倒性优势高居榜首。粤菜虽然紧随其后,但大多集中在广东和发达城市。

眼前的预制菜市场就像“昨日重现”。有人指出,放眼全国市场,卖得比较好的预制菜也是以辣取胜,连广东本地的预制菜生产企业也没能“免俗”。广东装配式蔬菜的比较好个难点是打破瓶颈,给装配式菜市场增添“粤味”。

但是粤菜做不到的,预制菜能做到吗?

粤菜“不离广东”

往年,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粤菜馆陶陶居将触角伸向了邻省福建,迈出了广州老字号餐厅出省的艰难一步。

图片来源:图片网_303415537

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关于粤菜“没落”的讨论。尤其引起关注的是,2009年,广州当地媒体梳理“2008***餐饮企业100强排行榜”发现,广州的餐饮企业不仅没有一家进入前十,而且只有两家跻身中游。当时如火如荼的“小肥羊”火锅,给了粤菜馆一记“耳光”——出省难是粤菜发展的***障碍。

即使10年过去了,粤菜也没有完全打破本省的“魔咒”。

《2017***粤菜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往年10月,全国粤菜门店总数已达9万余家,但其中一半聚集在发源地广东,门店约4.6万家,占比近50%。其中,广州有近12000家粤菜店,数量居全国比较好,占全国粤菜近八分之一。

一位餐饮从业者曾用《围城》中的经典困境来形容传统粤菜。“外面进不去,里面出不去”。除了广东本地人,外地人对粤菜的热情并不高;反过来,对粤菜高度忠诚的广东人,对其他菜系并不在意,粤菜在广东特别“兴盛”。

而少数打破游戏的,很容易被老广质疑。

陶菊首当其冲。当“古玩店”陶陶居往年比较好次走进商场,在广州地标性商业中心贾政广场开店时,餐厅的经营者尹江波曾面对一位当地老先生的批评:圆桌不应该变成方桌,作为粤菜餐厅“标配”的厕所不应该用于商场...陶陶居“不伦不类”的帽子扣在头上。

形式的改变是其次,“***厨房”的问题直击“老广”的心理防线。

在媒体报道中,很多粤菜馆都在谨慎扩张,这源于他们对“***厨房”的谨慎。放弃“***厨房”意味着餐厅使用更多的人力,更难实现质量控制,这无疑会增加新店的开业成本。

一个不容忽视的例子是,同样是“老字号”的炳胜因为***厨房的开业而引发争议。甚至有人认为它“降低了品质,无权代表美食之都广州”。

打破包围

粤菜“走出去”的问题特别难。

2009年,面对“小肥羊”的压力,粤菜界有过一次讨论。时任广州酒家总经理的林指出,粤菜是“百菜百味”,一只普通的鸡可以有几十种做法,如白切鸡、盐水鸡、酱油鸡、清蒸鸡等。同样的鸡肉,在不同的店里味道差别很大。相比之下,“小肥羊”没有这个问题。“火锅特别容易标准化,这是***任何一家食品公司都无法比拟的”。

图片来源:图片网_501102064

粤菜相对于调料复杂、重调味的川菜,一般比较清淡,强调食材的原汁原味。美食家蔡澜曾说,粤菜的精髓之一是少盐的艺术——广东人喜欢用酱油、豆子发酵加盐以增强其新味,或者用小火汤代替盐来增强其风味,以还原食物的真实性。

但是少即是多。味觉刺激少,意味着食材和技巧的投入多。业内人士指出,粤菜对菜品质量特别敏感,食材甚至不能过夜。在这种情况下,“***厨房”的出现似乎自有“原罪”,“现杀”和“现做”成为衡量粤菜真伪的关键标准。

受困于对“新鲜”的高度敏感,粤菜馆一直裹足不前。然而,原本对外菜难以突破的广东,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在往年发布的《广州城市餐饮趋势报告》中,虽然粤菜仍是广州市民***的菜系,但川渝火锅已成为广州餐饮市场增长最快的菜系,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313%。一种解释是广州外地人的涌入支撑了本地的麻辣消费。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的中式餐饮正呈现出对麻辣口味前所未有的需求。川菜越来越自然地成为“国菜”,而粤菜似乎也不得不重新接受自己的“地方菜”身份。

如今,粤菜迎来了新的机遇。

业内专家指出,与老一代人不同,Z世代消费者生活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对加工食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会对美味和品牌食品感兴趣,但不会太在意手工食品和大师制作的食品。加上食品科技的发展,疫情后对健康的关注,以及消费升级的需求,市场对调理菜的需求开始走出上升曲线。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预计未来6~7年,***装配式蔬菜市场将保持20%左右的高增长,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论“标准化”

在新赛道上,粤菜也有望迎来新规则。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粤菜的标准化,这在以前是一个“禁区”。

往年,一场关于粤菜能否规范的讨论在广东举行。在一大堆老生常谈的讨论中,不乏期待改变的声音。比如有“粤菜教练”之称的李永泰就提到“粤菜标准化”可以是分类讨论的一种“标准化”。对于那些传统流传下来的菜品,“要公布标准化,不符合标准的要清除出去”。

图片来源:图片网_500234502

他注意到刚刚出台新标准的淮扬菜代表菜扬州炒饭,要求每份炒饭三个鸡蛋,肉和海鲜。川菜也对鱼香肉丝提出了类似的标准:肉丝要长10厘米,宽3毫米。

按照这个标准,粤菜的标准化已经在路上了。

业内专家指出,粤菜是最早探索标准化的菜系之一,但这个标准更多的是“企业标准”。大多数广东厨师都非常注重标准。比如鱼头锅或者煲仔饭的酱料都是比较标准化的产品,虽然每个厨师的配方都不一样。这些标准也是师徒制传承粤菜的关键。

从现有的企业标准来看,能否进一步孵化行业标准?我的目光集中在准备好的菜肴上。

在广东刚刚的“十大预制菜”中,粤菜大师和粤菜之间有一条线。一方面,通过培养更多的粤菜厨师,把“手艺”变成“手艺”。另一方面,也以此为契机,开展“三大粤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制定完善调理菜“从农田到餐桌”系列标准。但在粤菜的发展中,这两样东西是一个身体的两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

从备菜标准化,可以进一步延伸到粤菜行业标准化。事实上,预制食品行业包括许多方面,包括即食罐头食品、热自动快餐食品和即食清洁食品。就粤菜而言,在现有交通条件和冷链技术的支持下,不排除“杀”和“做”预制菜的可能。

再看广东的餐饮业——上游,原料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能力,形成了海鲜产业养殖基地、畜牧养殖基地、蔬菜种植基地等一系列规模化供应;在下游,大型食品连锁品牌的各个环节都形成了专业化的产业化运作。餐饮行业正处于变革的前夜,缺少整合上下游的“标准化”。

这种创新由粤菜开始也是非常合理的。

粤菜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有一种说法是,虽然广府延续了几千年,但粤菜才诞生了几百年。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粤菜,借清末开放之机,吸收各国烹饪技艺之精华,逐渐酿造出今天“百菜百味”的丰富与多样。现在粤菜,新一轮的创新和技术革命正在开启。

国家商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万亿级风口,粤菜和川菜必有一战?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84055.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