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简牍博物馆开展专题讲座,带你探寻里耶秦简的前尘往事

长沙简牍博物馆开展专题讲座,带你探寻里耶秦简的前尘往事

沉睡千年的里耶秦简能告诉我们哪些不为人知的过去?考古发掘现场又有哪些真实的日常?5月21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春龙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里耶秦简小故事》的讲座。

讲座通过大量发掘现场的照片及出土文物,介绍了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楚秦迁陵城遗址发现和发掘过程。

2002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州县文物部门,建立了发掘和整理工作组织,对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简牍38000多枚,确定遗址的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文化属性为战国、秦、西汉。里耶秦简是21世纪初重大考古发现,该遗址被特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东侧的防洪大堤也因此外移15米。

关于里耶秦简,张春龙从各个方面作出了详细介绍:古人为各种公私文书设计制作了相应的形式多样的简牍——秦时的一尺约为现在的23.1厘米,里耶简牍的长度基本为23厘米,检、楬类长10厘米左右,厚度不一;那时,六尺为一步,三百步为一里,一里约合现在的415.8米;邮件的邮递,有简牍记录其间每一站的交接时刻,汉简称作邮书刺。当时计时用漏壸,将白天分为11刻。

秦简所见秦代郡名,天下共分28郡;“长沙”在简文中多次出现,里耶秦简中记录了许多县一级的地名;湖南省内发现了大量的楚汉城址,沅水和澧水流域最多,许多古城的名称都与古城有关,很多古城都与战国秦时的***人物有关,城址的选择也非常科学:地势高平,背山面水。秦朝用的历法在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汉初虽承继秦朝历法,但也多有改变。

秦时农业方面,田地分为公田和民田,公田是国家拥有的田地,由官府管理,收成归官府;民田即黔首田,秦实行“行田”制,将国有土地分成小块后颁发给百姓,百姓交田租,田地不能买卖。槎田是当时的一种特殊的耕作技术,实际是农田的休闲制。农业劳动力主要是家庭成员,也可雇佣工来劳作。公田的劳作者以刑徒为主,士兵身份的戍卒也参加农业劳动。农作物的品种有粟、菽、麦、稻,经济作物有纻麻、橘、生漆、枳枸等,设有橘官、漆官管理。畜牧有猪、狗、羊、雁等,设有畜官管理。祭祀方面涉及神祇和信仰、祠先农、祠窨。教育方面设置了官学。医药方面有医、药、疾病等的记录,医者名静,受命于县署行医。

简牍文的句读、释义及所反映的秦时行政制度、官吏设置等,各家认识不尽相同。从简牍记载反映,当时人们生活很艰难。秦简中有涉及书信、异地公务、邮人任命、邮签标签、履历、生产管理记录、公文发送记录、县的职员记录等多个方面。

通讯员历杏 潇湘晨报记者李佳美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长沙简牍博物馆开展专题讲座,带你探寻里耶秦简的前尘往事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358383.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