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看到信心与机遇——往年外商投资中国观察

在这里,我们看到信心与机遇——往年外商投资中国观察

在这里,我们看到信心与机遇——2021外商投资中国观察字体:小中大分享到:在这里,我们看到信心与机遇——2021外商投资中国观察2021-12-22 21:24:40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题: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信心和机遇——2021年外商在华投资观察

新华社记者、谢、何欣荣

吸收外资是观察一个国家开放水平的“窗口”,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晴雨表”。

今年以来,中国吸收外资保持两位数增长。最新公布的“答卷”显示,前11个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超过万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吸收外资规模。今年有望实现“近年来首次两位数增长”。

外商投资增加,投资结构改善,投资信心增强...在国际主要金融和智库机构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时,外商对华投资不减反增,这是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生动写照。看好并加码中国市场的外商,在拥抱新机遇的同时,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

投资热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稳定性”。

12月初,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两个生产车间在沈阳华晨宝马铁西新工厂相继竣工验收。

一个是涂装车间,一个是总装物流车间,在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相继建成,意味着宝马看好中国市场,投资信心坚定,并已迈出实质性步伐。

尽管全球疫情蔓延,但宝马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坚定投资的案例。商务部近日发布的外商投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4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这个数字在2020年已经超过9999.8亿元。

从这份密集的时间表可以感受到外资在中国的热度-

8月,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与福建石化集团签署合资合同,双方将投资建设和运营一座世界级大型石化联合企业。

10月,500强外资药企美敦力签署投资协议,最新医疗科技产业基地项目落户上海。

11月,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

12月,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海口分行宣布对外开放,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首家国际银行。

……

随着外资不断涌入中国,不仅有非金融投资项目,金融领域也频频“开花”。许多金融机构加大努力,进一步表明他们对中国经济的乐观态度。

“哪里有市场和机会,资本就会流向哪里。外资的不断涌入是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和良好前景的有力证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说。

多位受访外资企业表示,持续加码布局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疫情防控效果显著,以及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定、中长期发展前景看好。

中国经济的“稳”字天下有目共睹。在21世纪疫情的冲击下,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经济将继续稳步复苏,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仍将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国际组织在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同时,仍对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表现出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2022年中国GDP增长的最新预测值分别为5.6%和5.4%,分别比全球增长预测值高出0.7和1个百分点。

对于许多跨国公司来说,中国已经成为他们全球利润增长的“主要引擎”。彭博引用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的话说,没有证据表明在中国的外国公司正在撤离。

“首都没有故乡。吸引资本和投资者的是强劲的经济表现。”开罗大学经济学教授拉查德·阿卜杜勒说。

瞄准高质量发展,吸引外资,“进”势明显。

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的资金不是在金融市场上流入流出的热钱,而是总统将长期留在这个国家的长期资金——俄新社的文章是这样指出的。

长期深耕,来自更长期的投资机会。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在为全球投资者提供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

上海张江科学城,罗氏中国加速器正在全速运转。

作为第一家落户上海张江的跨国药企,罗氏集团扎根中国已有27年。今年5月,投资超过2亿元的罗氏中国加速器正式启动,致力于孵化和培育优质的中国医疗创新企业。

“罗氏致力于将上海打造成继巴塞尔和旧金山之后罗氏全球第三大战略中心,此次启动将加速这一进程。”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史万说。

看好创新环境,瞄准消费潜力,抓住低碳机遇...顺应中国高质量发展趋势,外资企业纷纷选择“用脚投票”。

在今年前11个月吸收外资的“成绩单”中,吸收外资“质量满满”: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39.4亿元,同比增长17%。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9.3%,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0.8%,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4.3%。

“成绩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上升曲线: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前三季度,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消费升级势头不减...

“吸引外资的趋势就像一面镜子,吸引外资的‘进’也折射出中国经济的‘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表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正在加快,这为外资流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开辟了空,反过来又可以充分发挥外资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期间,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与20多家中国企业签署了绿色低碳、先进制造、数字化等领域的合作协议,并在明年做出了“世博协议”。

“中国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为跨国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霍尼韦尔中国区总裁林世伟表示,“我们希望在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拉长时间线,从对外投资的角度观察中国经济“前进”的势头更加明显——

麦当劳中国新总部大楼在上海正式启用,博斯家电中国新总部大楼在江苏南京正式启用,施耐德电气数字产业示范园区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过去主要是办厂,现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R&D中心在中国建设得更快了。

贝恩公司董事会主席Aurieth Gadie认为,中国市场不仅具有巨大的魅力,而且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经验分享和创新中心,正在从“中国服务中国”的“内循环”服务模式向“中国服务世界”的“走出去”模式转变。

“今天,中国经济的新优势来自中国,但它惠及全世界。”林世伟说。

对未来前景乐观,根深蒂固的决心不变

“对于一些行业来说,在一个国家的投资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回报。我们在中国的投资是从长远角度考虑的。”康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康宁的投资信念源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行动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

在11月初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主席再次向世界发出了开放的最强音。

展望2022年,全球疫情仍在演变,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深度重构,全球跨国投资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吸收外资增速放缓,未来外资企稳仍面临挑战。只有挖掘市场潜力,不断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中国对外资的“磁性吸引力”才能与日俱增。

立足国内大市场,挖掘市场潜力-

德国护肤集团拜尔斯道夫(Beiersdorf)已将其在中国的产品类别扩大至300多种。该集团东北亚区董事总经理薛伟表示,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不断增强”。

中国的市场潜力有多大?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

截至今年11月,特斯拉Giga上海2021年交付量已突破40万辆,同比增长242%。根据多家机构的评价,中国市场已经成为特斯拉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增长引擎。

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潜力巨大、不断升级的巨大市场,是中国吸引外资的硬实力。

迈向更高水平,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的主席斯蒂芬·佩里曾说,他每次都对中国的开放感到惊讶。

自贸试验区再次扩容,海南自由贸易港起航,金融等服务业开放深入推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等开放平台不断升级...近年来,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开放举措,为广大外资企业安心投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其中,今年前10个月,海南实际使用外资29.46亿美元,同比增长414.1%,居全国首位。海南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的背后,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建设、对标世界最高经贸规则、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努力。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主动开放标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推动深层次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促进机构开放”和“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也被提及。

加快修订发布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会给外资企业带来更多惊喜。

“中国继续实施多项政策目标,包括缩小收入差距,改善监管环境,引导经济增长引擎转向创新、消费和服务业。”穆迪关于中国信贷环境的最新报告指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心超过其他国家。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在这里,我们看到信心与机遇——往年外商投资中国观察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69805.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