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全书》:中华文明寻根溯源新尝试

《巴蜀全书》:中华文明寻根溯源新尝试

《巴蜀全书》:中华文明寻根溯源新尝试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巴蜀全书》:中华文明寻根溯源新尝试 2022-01-25 10:06:06 来源:光明日报

是文学文化的主要载体,收集整理经典古籍是促进思想学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巴蜀全书》旨在调查整理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巴蜀地区的历史文献,为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项目启动10年来,相关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摸清家底,首战告捷。通过查阅古今书目、走访公私藏家,对川渝地区50余万册古籍和全国5万余册巴蜀文献目录进行了收集、鉴定和分类,基本摸清了巴蜀历史文献的数量和现存巴蜀文献的版本和收藏情况。据统计,历史上有1万多种巴蜀古文献,现在保存下来的约有5000种。编《巴蜀文学通考》,沿袭《文学通考》、《经义考》体例。调查现有文献收藏,为5000余种巴蜀古籍编制版本目录;检查各种书籍内容,考察学术价值,为1200多本优秀书籍撰写“总结”;然后精选500余种内容充实的书籍,用现代范式标点进行校对,汇编成3亿余字的《优秀文集》;鉴于巴蜀地区雕版印刷发达,留下了许多雕刻精美的宋代元墓,我们精心挑选了几种,编成《珍本善本》再版。校勘成果已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300多卷260多种,包括《惠姬》手稿本、《廖平全集》、《荆校本》、《苏轼全集校对札记》等。,曾获教育部、四川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全国优秀古籍奖等十余项奖励。

认真分类,构建体系。由于历史上从未对巴蜀文献进行过系统的整理,《巴蜀全书》的编纂必须对这些零散的文献进行收集和分类。我们撰写了专著《巴蜀文学概述》、《蜀学与文学》,系统论述了巴蜀文学的历史风貌和演变轨迹。传统目录分类法与现代科学研究相结合,古代文献仍按经、史、分册、集、簇分类,现代文献按哲学、历史、文学、语言、民族、宗教、科技、综合等分类。大类、小类以“许”、“论”为前,介绍其出处,所收之书均以“提要”和“序”为序,介绍其内容,从而形成了内容全面、古今兼顾的巴蜀文学体系。

研究,双管齐下。《巴蜀全书》既是一部文献整理工作,也是一部巴蜀文化研究工作。一方面,项目组对所选书籍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如《宋瑶会稽手稿》(原版为南宋蜀人张崇祖、李新川主编的《国朝将军姚辉》)是根据《永乐大典》清人所编抄本影印而成,编辑混乱,字迹潦草,难以阅读。在校勘过程中,除了应用新的标点和排版外,还广泛查引,校勘讹误,撰写校注3万余条,确保其真实可靠。另一方面,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中国文化的一些重要发明发源于巴蜀。如《连山》第一部阴阳经、《洪范》第一部五行文献、《南音》第一首汉诗、《山海经》、第一部条理清晰的地方志、《杨桦国志》、第一部《文选》、《华》和第一部儒家著作。

文物互证,解悬疑。《周立》中含有禁忌的“掌握三变”,称为连山、归藏、周易。其卦皆八,其卦皆六十四”。东汉郑玄注:“连山在夏,归藏在殷,周易在周。”这与《山海经》佚文“傅得‘河图’,命名为连山”是一致的。由于连山、归藏消失较早,内容不清。我们从唐人笔记中得知,连山有很多夏朝的故事,但缺乏与巴蜀关系的佐证。根据三星堆“铜坛”的“天、地、人”结构,我们发现它与《华阳国志》中记载的古巴蜀人的“帝、地、黄仁”信仰不谋而合,说明巴蜀“三才合一”的观念源远流长。然后,“坛”的圆形底座酷似太极。在它上面有两个首尾相连的像“两个仪器”一样的真怪物,然后有四个像“四象”一样的立人。立人头顶四座相连的山峰,犹如“连山”。连山之上有一方天庭,两边各有五个立人跳舞。整个铜像符合“太极易有,是两仪之生,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连山八卦》),八卦决定吉凶,吉凶成大业”的宇宙论和易道进化论同时,青铜器的五级建筑和四方五民也带有巴蜀“五行”观的烙印。这可能是“兴于西羌”的大禹产生“连山文化”后的文物(或者说是“连山文化”的一种表达)。可见,有一部余作《连山》的历史。生于广柔,大禹继承了古蜀阴阳、三才、五行、太极等观念,使连山。

巴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巴蜀全书》的出版,必将为追溯古代文明之根、坚定当代文化自信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史料。(作者:舒大刚,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重大项目《巴蜀全书》首席专家,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儒家文集》主编)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巴蜀全书》:中华文明寻根溯源新尝试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71308.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