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出版 作家用53万字为奥运留史

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出版 作家用53万字为奥运留史

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出版 作家用53万字为奥运留史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出版 作家用53万字为奥运留史 2022-01-25 09:49:25 来源:北京晚报

冬天来了,《中国冬奥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一部全面记录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备情况的长篇纪实文学,也是中国文学界送给北京冬奥会的礼物。在昨天的新书发布会上,作家孙晶岩显得格外激动:“从2008年《五环旗下的中国》的创作出版,到今天的中国冬奥会,我的奥运激情一直在燃烧。我想用我的作品为中国和奥运保留历史。”

冬日建设者平凡却动人。

2006年,应BOCOG邀请,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派,孙晶岩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过程进行了跟踪采访,并发表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十年后,她延续了与奥运会的关系。在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冬奥组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她开始采访,并呕心沥血地将其浓缩成了这本《中国冬奥》。

为了写好这本书,孙晶岩历时5年走访了国内外多个城市,深入采访了200多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记录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的全过程,其中充满了曲折、艰辛、挑战和机遇。作品通过丰富真实事件和人物,全面、立体、生动地展现了在强大国力支撑下,北京、河北三届冬奥会建设的奇迹,几代中国冰雪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以及新时代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和实力。

孙晶岩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民性。书中不仅探讨了冠军的精彩人生,也采访了普通教练和赛事组织者,还展示和致敬了那些默默奉献的人。“我站在崇礼的‘雪如意’前,采访了中铁建工的建设者。鹅毛般的大雪在我们面前飞舞。看到建筑工人的手红得像胡萝卜,眉毛和睫毛上都结满了霜,我特别心疼。“她亲眼看到一些冬奥人士在修建冬奥场馆时失去了亲人,回家参加亲人的葬礼后又回来工作。有的冬奥人为了项目,长期不能和家人团聚,让孩子回家都不认识爸爸。”他们关于冬奥会的故事让我落泪,我把现场的独特感受写进了报告文学。"

“中国冬奥会”“超越”体育

“这与体育无关,这是我2008年写北京奥运会时的创作理念。”

这次写中国的冬奥会,孙晶岩最关心的是京张联合举办冬奥会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张家口扶贫的促进作用。“我走进延庆和崇礼的西大庄科村的普通农民家中,与他们推心置腹地交谈。看到北京冬奥会改善了延庆和张家口农民的生活,我真的很高兴。”

“我见过国外高质量的冬奥场馆,国内新建的冬奥场馆一点也不逊色。”孙晶岩还注意到,一批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师、工程师和制冰者齐聚北京和张家口,为冬奥会场馆建设献计献策。“我在三大赛区遇到并采访了一些外国建筑师和制冰机。冬奥会再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机会。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建成和运动员的优异成绩,标志着中国已经成长为一个体育大国。随着国力的增长,中国将更加紧密地融入全球体系。”

国家繁荣燃烧骄傲。

采访中,她见证了延庆赛区建设初期的艰辛,经历了工地上的瓢泼大雨和刺骨寒风,如今看到了高山滑雪赛道和雪车雪橇赛道在延庆赛区的崛起;薛如意、冰玉环傲然挺立张家口赛区;冰丝带、首钢工业园跳台等一批冬奥场馆横空出世空,我很激动。“在工程上,中国人是世界一流的,炎黄子孙也是肯吃苦肯努力的。这是国运昌盛的体现。”奥运场馆建设中的科技含量、环保理念、设计美,让她感受到时代的进步。“国家的运气就是我的运气。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作家,我由衷地感到幸运和自豪。”

采访了那么多运动员和教练,她知道了训练的艰辛和残酷,也看到了中国体育科研的巨大进步。“运动员使用的冰鞋、运动服、雪具,以及飞机核心力量训练、浮舱放松与恢复、压力放松与恢复、按摩放松与恢复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有效地增强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了运动水平。中国运动员的伙食很棒,有专门的营养师设计营养餐。这是科技冬奥会的成果,是国家实力的体现。”(记者李伟)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出版 作家用53万字为奥运留史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7130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