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身在农村不识农”:沪郊尝试“耕读文化”

不能“身在农村不识农”:沪郊尝试“耕读文化”

不能“身在农村不识农”:沪郊尝试“耕读文化”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不能“身在农村不识农”:沪郊尝试“耕读文化” 2021-11-16 08:48:3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11月14日电(记者李荣)周围是尚未收割的稻田,饱满的稻穗低垂以示“谦虚”。稻田里的“秀台”上,一群农村孩子穿着“时辰服”,戴着用稻草、稻子、芦苇花装饰的小花帽,带着父母,一起表演了一个前缀为“农”的农家时尚节目。

这是最近一个阳光明媚的深秋下午,上海郊区嘉定区华亭镇田园文化“农耕读书节”上的一幕。如今,在城市和农村长大的“农家子弟”,往往“不懂得在农村种地”。在这里,我们正在尝试一种新的“农耕文化”,让农家子弟认识农村,亲近都市新农业。

上海郊区著名的“美丽乡村”华亭镇,有农耕文化的底蕴。这里形成了“一园一站一路”,成为农耕文化的服务平台:体验式农耕园,让当地的孩子们体会到“春播、夏播、秋收、冬储”的真实感受;以乡村场景为主的农耕文化“驿站”,包括“农家堂屋”、“艺术屋”、“乡村饭堂”,农民衣食住行的传统场景一应俱全。读农耕文化的“自耕路线”,串联菜园、粮食合作社等都市农业生产场景,沿途设置多处“俚语牌”,让当地孩子回忆起家里老人说过的“土话”。

据华亭镇负责人介绍,当地还探索了“村校共建”,由老农民、老党员、老队长、老教师、老乡组成校外辅导员团队,给当地学校的孩子们讲授当地的俚语、农家故事、农业科普等,激发他们“爱家爱乡”的热情。

当地早已形成了甘肃田园班、戏台等农耕读书活动的“景观”。根据农时季节推出了插秧、钓龙虾、钓鱼、收割水稻等农业趣味活动,为当地民俗提供了新的“乡村土壤”。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不能“身在农村不识农”:沪郊尝试“耕读文化”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71677.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