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领域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落地显成效

外汇领域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落地显成效

高水平跨境贸易和投资外汇开放试点成效显著。字体:萧中大学、仲达大学分享:高水平开放跨境贸易和投资外汇试点成效显著。2022-03-08 07:53:47来源:证券日报:“我们公司注册资本只有100万人民币左右,财务人员很少。 根据刚刚‘试点政策’,公司将结汇后约15万新加坡元的资金直接转入企业人民币基本账户用于日常经营周转,无需开立资金账户——待结汇待付账户,提高了业务办理的便利性,降低了企业的综合财务成本。 "洛肯希(宁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这位负责人口中的“试点政策”,是今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管局”)推出的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试点政策基本可以概括为“9+4+2”组合——9项资本账户改革措施,4项经常账户便利化措施,2项加强风险防控和监管能力建设的相关要求。 如今,试点政策已经实施两个多月了。 涉及企业的政策好不好,最终还是要由企业来决定。 《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中,各企业无一例外给予了积极反馈,试点政策成效显著。 充分发挥试点地区政策红利的整合效应今年1月,外汇局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区、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新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洋浦经济开发区、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等地区启动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对于为何选择这四个地区进行试点,外管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副司长查晓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四个地区分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发展战略明确,经济结构各具特色,政策需求相对集中。同时,区域范围小,有利于试点政策与实体经济发展更好地融合,充分发挥政策红利的整合效应,防控试点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这项试点政策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资本账户改革、经常账户便利化、风险防控、监管能力建设。 其中,资本账户改革的具体措施有9项,包括支持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举借外债(外债便利化额度业务试点)、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稳步审慎开放跨境资产转让业务、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综合资金池试点、外商投资企业免于在华注册等。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资本项目外汇登记将由银行直接办理,扩大资本项目收益资金使用范围,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自主选择跨境投融资币种,适度提高非金融企业境外放款规模上限。 “在资本账户改革方面,主要服务于拓宽企业跨境投融资渠道,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查晓阳透露,截至往年2月底,已办理试点业务30笔,涉及金额5.8亿美元。 此外,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业务等试点业务正在与相关企业沟通中。 在经常项目便利化方面,有四项具体措施,包括便利优质企业经常项目资金收付、支持银行优化新增国际贸易结算、有序扩大贸易收支净额结算企业范围、货物贸易专项外汇退税免于登记等。 外管局经常项目管理司司长刘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试点业务已在四地正式落地。截至往年2月底,试点银行19家,银行认定的优质企业275家。已办理试点业务4108笔,金额14.5亿美元。 试点政策已经实施,并取得了各种成果。目前,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实施已有两个月。洛肯西(宁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众多受益企业的一个缩影。 不少受益企业普遍表示,试点政策取消了待支付结算账户试点业务,实现了结算资金直接到账。 一方面简化业务办理程序,降低企业账户管理成本,方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直接通过网银终端办理结算和人民币转账非常方便,大大提高了企业终端支付的及时性,节省了企业的比较好成本,在绿色低碳的同时享受到了以合适汇率结算的好处。 一些企业还认为业务处理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例如,广东沪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办公地点距离当地外汇局近70公里,单程约1.5小时。试点后,公司可直接在就近银行办理远期货物贸易特殊外汇退款业务,无需往返外汇局。试点首日,公司在***银行广东省分行成功办理了一笔远期货物贸易外汇专项退税业务,金额为57.8万美元。 记者从外汇局了解到,试点有效促进了外汇收支业务流程缩减和成本降低,优质企业经常项目下资金结汇效率提高50%以上。 海南益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试点政策实施后,经常项目外汇收付只需凭收付指令即可办理,省去了打印、复印单据的手续,为公司节省了1元/笔至2元/笔的财务成本和30多分钟/笔的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成本,同时有利于优化企业内部人员配备。 试点政策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企业表示,外债便利化额度业务试点政策拓宽了成长初期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为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我们公司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主要营业收入来自销售新材料和技术服务。 在自贸区临港新区设立的上海凯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果采用目前的宏观审慎外债管理模式,公司没有外债额度可申请。 但根据试点政策,该公司近日完成了签约金额为500万美元的外债登记。 试点政策中“适度提高非金融企业境外放款规模上限”,有助于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境业务发展。 同时,试点政策赋予银行更多自主权,引导银行优化审核,支持贸易新业态创新发展。 也有企业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自主选择跨境投融资币种试点业务,在借款、付息、还本等方面实现了币种选择的灵活性。满足了企业汇率套期保值的需求,节约了汇兑成本。 例如,宁波石民汽车零部件技术R&D有限公司的原始海外贷款余额为2000万美元。往年1月底,自主选择以人民币收回部分境外贷款,降低了汇率波动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强化安全意识和底线思维,构建风险防控体系。事实上,除了上述企业感受到的政策效应,这一试点政策旨在探索一条“更加开放、更加安全”的外汇管理改革路径,为构建与开放的有条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积累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风险防控是重中之重——构建风险防控体系是前提,强化安全意识和底线思维是目标。 查晓阳表示,试点政策的目标之一是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完善风险监测评估和事中事后监管,探索适应投融资高水平开放的风险防控机制。 “9+4+2”组合中的“2”是加强风险防控和监管能力建设的相关要求。 外管局明确,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管理框架,加强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监测预警和逆周期调节,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健康秩序。 建立试点纠错机制和风险应对预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非现场监管能力,关注大额异常跨境交易,确保试点平稳有序推进。 记者从外汇局获悉,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试点地区外汇分局需针对上述改革措施制定相应的监管细则,加强对试点业务的非现场监控和现场核查检查,引导相关银行和企业合规开展试点业务。 引导银行按照知客、知商、尽职的展业原则审核相关试点业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切实履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等义务。 试点地区外汇分局在建立试点纠错机制和风险应对预案时,应密切跟踪各项试点业务发展情况,建立试点业务风险评估机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风险评估,重点关注跨境高频资金流动、货币错配等风险。 根据评估结果和具体情况,约谈风险较高的银行和企业,出具风险警示函,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建立试点业务风险应对预案和应对机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打击利用试点政策进行的违法行为。 外汇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下一步,外汇局将指导试点地区落实各项政策措施,适时评估试点政策实施效果,进一步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提高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在构建风险防控体系、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刘奇)【更正】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外汇领域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落地显成效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68648.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