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自传”

贝多芬的“自传”

贝多芬的“自传”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贝多芬的“自传” 2022-03-15 09:53:42 来源:北京晚报

往年,贝多芬逝世195周年。如果说有什么音乐能把贝多芬的一生串起来,那似乎就是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

从贝多芬26岁写比较好首钢琴奏鸣曲开始,到31年***一首钢琴奏鸣曲Op.111结束,有31年的间隔,一共写了32首,平均下来几乎每年写一首。正如英国音乐家路易斯·肯特纳所说,这些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的自传。

无论是布伦德尔的***演绎,巴伦博伊姆的有力弹奏,施纳贝尔的高贵稳健表现,肯普夫的优雅飘逸,索科洛夫的清新演绎,都各有千秋。这些至今被“古典”殿堂奉为圭臬的钢琴奏鸣曲,都是200多年前的实验音乐,主要是实验贝多芬的“动机扩展”作曲法。

所谓“动机扩展”,是将原有的音乐思想组合成各种剪裁组合的一种发展手法,体现了音乐中统一的逻辑力量。另外,传统的奏鸣曲式一般是三个乐章,而贝多芬的奏鸣曲是四个乐章。非凡的即兴能力让他在织体的时候更加开放自由。

以《小悲怆》作品Op.10,比较好为例。整首歌以一个个点状音符为动力,带来音乐发展的力量。慢板的装饰不再作为装饰,它融进了温柔的旋律。第三乐章出现了简单的德奥民歌,后来发展成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基本框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简明指南

不得不提他最***的悲怆奏鸣曲Op.13。第二乐章就像一首歌的慢板。他把大部分音符留在了低音区,于是温柔的乐句变得肃穆起来,火热的情绪在悲剧的烈火中得到淬炼,像一颗移动的子弹,可以直接摧毁一颗心。普鲁斯特的祖母曾经发表过对这首歌的独特见解,将土豆烤牛肉比作烹饪界的“悲怆奏鸣曲”,因为它的难度在于简单。

月光奏鸣曲Op.27与月光无关。事实上,贝多芬在创作《月光奏鸣曲》时爱上了他16岁的女学生朱丽叶。贝多芬常说一辈子不结婚,但其实他一辈子都在恋爱,最长的一次恋爱也没有超过7个月。他的艺术和生活需要爱来点燃。《朱丽叶塔》是他最长的一段恋情,这部流传后世的经典杰作是他们短暂爱情的永恒见证。

这首奏鸣曲也是贝多芬的实验作品之一。一般奏鸣曲比较好乐章采用中速奏鸣曲结构,但《月光奏鸣曲》的幕布其实是一个慢板乐章,主旋律交给小指,含蓄的钢琴织体和简洁的曲调营造出一种悲伤、感伤、未知、黑暗的氛围。鉴于比较好乐章所预示的朦胧宁静之美,***一乐章演变成了比暴风雨更狂乱狂暴的急奏乐章,冲动的调子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乐评人查尔斯·罗森(Charles Rosen)认为“这是一种不守规矩的情感表达,其激烈程度在200年后仍令人惊讶”。所以《月光》的本质最终指向的不是某一位女士,而是回归身体本能的激情。月光是一种审美。最终让贝多芬突破古典音乐的,是他真挚深厚的感情。

作品7叫做“情侣”奏鸣曲。后两个动作用丰富的表情表达了彼此的钦佩。Op.14,No.2也是爱情乐章,以一段男女对话开始。在贝多芬晚期的对位技法中,最精彩的篇章不是赋格,而是像Op.106《锤头奏鸣曲》中的第三柔板乐章那样,在缓慢交织的线条中悄然释放的激情与悲伤。

贝多芬晚期的奏鸣曲在艺术性和生命力方面几乎是取之不尽的。在Op.101中,瓦格纳在比较好乐章中找到了自己“无尽的旋律”,第三乐章让人想起舒曼的梦。门德尔松曾经模仿它写了另一首Op.6

Op.110的主题来自两首流行歌曲:《我的猫生了只小猫》和《我浪漫,你潇洒》。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结构上的再次突破——呈现部分不再重复,使得整首乐曲几乎密不可分,后半部分被巧妙地构建成一个以主音为对位的缓慢复调迷宫。

作家托马斯·曼曾在小说《浮士德》中用了整整一章来描述奏鸣曲Op.111他把第二乐章咏叹调的开场高潮描述为“没有回头路的结束”。在比较好乐章的风暴中激烈斗争之后,结局已经不重要了,甚至连复制部也不重要了。沉醉在这种音乐中,在颓废的音乐中超越美与诗意,同时发现自己的灵魂中是否真的有这种纯粹的超脱。

浪漫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这个浮华的时代,听到贝多芬的柔板还是会让人再次落泪。每个时代都会有贝多芬安静的时候。在他的作品中,被我们代代相传的是真正的情感力量。

听贝多芬,演奏贝多芬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体验。(作者安贤)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贝多芬的“自传”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14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