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智商犯罪》原是高智商喜剧

《低智商犯罪》原是高智商喜剧

《低智商犯罪》原是高智商喜剧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低智商犯罪》原是高智商喜剧 2022-01-26 09:09:52 来源:新民晚报

在舞台明暗交替中,一个鱼龙混杂、暗潮涌动的“犯罪世界”出现在我们面前,而观众则错误地跟随“低智商”警员,嬉笑着解决了一系列复杂惊险的悬疑案件。改编自紫同名小说的话剧《低智商犯罪》于本月初在美琪大剧院完成首轮演出,其在文本改编、人物塑造、舞台呈现等方面的功力不容小觑。

文本改编可以在权衡中看出。首先,编剧在架构故事时牢牢抓住了矛盾中心。几个犯罪势力集团虽然性格和身份不同,但目的都是“谋利”。只要他们忠于自己的欲望,命运就会把他们带到漩涡的中心——三江口和周蓉***的利益集团。编剧用效果***的“笑”和“三河之口”的开场将零散的角色拧成一股绳,用舞台上可见的戏剧性动作将周蓉推向矛盾的中心。人物一个个轮番出场,场面不乱,碰撞中爆发出喜剧火花。

成功的小说改编有两个必要因素。除了对文本的戏剧性挖掘,还需要对原著进行新的理解和呈现。在此基础上,喜剧的改编提出了另一个要求:创造性地发掘文学中的喜剧性。原著小说中的“低智商”表现为犯罪分子造成的一系列低级误会和办案警察的低级失误,而话剧《低智商犯罪》则用戏剧化的词汇重新定义了“低智商”的喜剧内核,让故事在舞台上充满了活力。张一昂的侦探方法虽然让人发笑,但他总是能在走了弯路后准确地到达问题的中心,“低智商”的警察其实比傻子还聪明。

改编喜剧的探索不止于此。戏剧的幽默不同于文学的幽默。如果语言的幽默脱离了人物和他们的动作,就很难在舞台上动起来。所以,一部喜剧的成功与否,仅仅取决于剧本。真正给作品注入灵魂的,是导演和演员对文本的二次创作。智商低的犯罪,汇集了一批***的喜剧演员。他们给赛场上的几十个角色赋予完全不同的角色颜色,设计符合角色性格的语言和动作。在人物碰撞的过程中,挖掘出每一幕丰富的喜剧性。比如小说《解开密码锁》的简单细节,在舞台上已经形成了层层加码的精彩段落。

小说《低智商犯罪》结构碎片化,镜头感强,非常适合影视改编。《低智商犯罪》这部剧并没有因此而却步,而是巧妙地运用了文本的电影化特征,用恰当的舞台语言表达了这种“电影化的感觉”,给观众以丰富的观剧体验。故事发生在三江口的不同角落,仅舞台上的必要场景就多达22个。舞台被构造成两层的箱形结构。箱体上层是开放式的,可以随意分成多个表演区。盒子的下层是嵌套结构,自由组合时还可以变换成各种大小和功能的不同空空间。碎片化的电影场景就这样自然地展现出来了。舞台能真正做到与电影在审美层面上的共情,实属难得。在这方面,低智商犯罪是一种成功的探索。

话剧《低智商犯罪》是一部自信之作,将悬疑与幽默、电影与舞台融为一体,以高水准的戏剧、高技巧的演绎、高质量的舞台为观众呈现了一部精彩的话剧。相信它的第二轮会更加精彩。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低智商犯罪》原是高智商喜剧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29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