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看不懂画,为什么还要“看”

既然看不懂画,为什么还要“看”

既然看不懂画,为什么还要“看”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既然看不懂画,为什么还要“看” 2021-12-23 09:46:55 来源:***青年报

小白的入门秘诀可以是一幅画,一个艺术复制品,也可以是一本关于艺术的书,条条大路通罗马,门牌号对了,钥匙和密码对了,所有的艺术殿堂都进去了。

我的书架上有一幅装饰画,镶在弧形的玻璃框里,放了很多年。很久以前在一家“艺术品”店买的。当时我并不知道这幅画的来历,只是觉得它很美,色彩很美,“有点意思”。这可能都是艺术盲。哦,今天的画“小白”是一个作品的比较好印象。你不知道一幅画的作者是谁,不知道创作的背景,不知道它的流派,甚至看不懂,但它就是能打动你,因为色彩、线条、构图,或者某种感觉和情绪——纯粹的美、喜悦、悲伤、愤怒、焦虑...

秋天,我和女朋友在公园散步。她举起手机,俯在一堆不知名的花草前,寻找合适的拍摄角度。你不觉得它很像梵高吗?她问。那根本不是向日葵!她轻蔑地看了我一眼,把照片放在我眼前:你看,这形状像不像梵高的杰作?她指的是那幅名画的构图。我觉得它更像丢勒。那束野花和植物让我想起了丢勒的一个大草坪。

呵呵,这是画画。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印象。在出版之初,那些画常常是有争议的,被正统的学术界排斥,被批评家嘲笑为“野兽”。画圈的“新人”对此置若罔闻,试图创造自己的风格,不断***传统。

当你看到我书架上的照片《克林姆的吻》时,你会怎么想?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初学者”,不妨看看詹森《艺术史》中的解读背景:19世纪末,艺术回应了现代化的发展。这不仅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也充满了世纪末的情怀。哎,类似“这是比较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的东西,艺术风格和运动种类繁多,比如印象派,象征主义,新艺术运动。那是塞尚、修拉、梵高、高更的时代,也是比利时“二十国集团”和“维也纳分离主义者”的时代。

梵高画了***的向日葵,3,12,15,星月之夜和夜咖啡馆。毛姆***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的画家原型高更,因为布列塔尼半岛的偏远村落不够远,所以去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寻找原始艺术。蒙克受他们风格的影响,画出了“感染”克里姆特的《呐喊》,创作了一系列以“吻”为中心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画出了自己的爱人。在蒙克的作品中,还有一对外形相似的男女,他们恋人的脸在恐惧中融合在一起,仿佛在互相吞噬。对了,当我听到他女朋友的求婚请求时,蒙克用枪射了他的两根手指。然而,他的画只是简单的黑色斑点,克里姆特丰富得多。他笔下的人物裹着华丽的金箔长袍,踩着用野花做成的彩色地毯,高高悬挂在天堂之上。

“吻含有很强的装饰元素”,教科书上是这么说的(詹森艺术史是很多高校艺术系的教材),所以我不能过多地把它当成“装饰画”。至于“分离主义”,则意味着打破各种艺术的等级制度——在“坐在云上”的学术分类中,有不同类型的绘画,历史画排在首位,风俗画和装饰画排在***,装饰艺术被轻蔑地扫入“工匠”级别。

之后出现了野兽派的马蒂斯和立体派的毕加索。作为现代艺术的开端,所有艺术史的作品都会谈到这段历史。只要通读詹森的艺术史或者加德纳的艺术史(这是一个有几千页的笨方法,很考验耐心),就可以建立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不要指望看到一部作品,就知道它的作者、风格、创作背景...不得不承认,很多画我不是很懂,比如康定斯基的《第八号构图》,但这并不妨碍色彩、线条、几何形状带来的快感。

王老板说:小白的入门秘诀可以是一幅画,一件艺术复制品,也可以是一本关于艺术的书,门牌号对了,钥匙和密码对了,你进入的就是一座艺术殿堂。读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BBC的艺术系列《文明》、《艺术的力量》、《新艺术的震撼》、《艺术的舒适》、大卫·利奥的《谈艺术》,当然,还必须有我最喜欢的巴恩斯的《看别人的艺术》...好吧,我不想给你列书单,但是最近,我碰巧“爱”了。

但我还是喜欢大卫·利奥。他创建了一个私人美术馆,给你讲古典艺术,然后,我建了一个博物馆,给你讲现代艺术,在那里,你可以看到不同画家的维纳斯聚在一起,红衣主教们“比拼”威严,厨房里挂着各种水果和食材(“为了掩盖吞咽这个缓慢却不可避免的动作”,作者在此留下),餐厅里令人惊叹的静物画——我觉得博鲁·盖尔的《玻璃瓶里的花》和《向日葵》更相似。此外,书中还有大量的八卦,可以充分满足你的好奇心。

至于画家,他们根本不在乎我们能不能看懂。

据说从1905年冬到1906年夏,毕加索的资助人斯坦因为他的肖像画做了80个模型后,毕大师才完成了他的作品。在立体主义的形式中,女作家的脸变成了“面具”,“不像”令人惊讶。这有什么关系?毕加索回答说:“最终,她将永远和这幅画一模一样。”几十年后,评论家一致认为绘画完全“符合”女作家的内在气质。

我茫然地盯着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里毕加索的一幅女人画像。这是他第二任妻子杰奎琳的肖像照,完全看不出“如花似玉”。旁边是戴帽子的女人系列。模特也被认为是两眼不对称的杰奎琳。早些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了更具“写实”风格的画作,如女性熨衣服。很多年前,我去过那里,但我不记得见过那幅画。

那又怎样?观众对一幅画没有影响。看不看,懂不懂都无所谓。即使是专家,“用这些陈腐的书写工具,你也只能摸到它们的皮毛”——艺术评论家克拉克说。至于如何欣赏一幅画,大卫·利奥的建议是:看,盯着它看很久。

也许没用,但现实生活不就是发现“无用”的美好吗?(冯)据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既然看不懂画,为什么还要“看”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510.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