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新书店开业卖“残书” 有读者提前三小时到现场等抢绝版书

胡同新书店开业卖“残书” 有读者提前三小时到现场等抢绝版书

胡同新书店开业卖“残书” 有读者提前三小时到现场等抢绝版书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胡同新书店开业卖“残书” 有读者提前三小时到现场等抢绝版书 2021-12-22 10:09:30 来源:北京晚报

在寒冷的冬天,北京胡同的一家小书店发起了一场“节约用书运动”。短短两天,800多本破损的书被热心的读者带回家,爱书人也认识了这个全新的文化空室,叫做“做书”。

现场限时“残书市场”意外火了。

从北新桥地铁往东北方向走700米,跟着导航一路走到后永康胡同16号。郭女士和朋友们终于在一个小院门口低调地找到了“做书”的牌子。“先拍张照!”这是他们比较好次和“做书”见面。

走进院子,一个小而美的书店出现在眼前。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可以看到书店里的阅读区已经座无虚席,就连漂浮的靠窗座位都坐满了正在看书的读者。大部分是被开业活动“午夜图书馆限定书店”吸引过来的。

“当人们提到‘残书’时,可能会想到缺页或缺页的书,但实际上,有大量的‘残书’只是书角有折痕,或书页略黄或缺腰封。”上个月,“做书”负责人于子桐有机会去了一次出版社的仓库。她发现仓库角落里有一堆用保鲜膜包着的残书,就因为一点点瑕疵,失去了与读者见面的机会,***进了制浆机。这对她来说是一大遗憾。正好策划了书的开篇,于子桐就想,为什么不发动读者一起“救救残书”呢?

因此,“左书”与午夜图书馆合作,于12月17日至24日在店内设立“残书市场”。卖书的方式很简单,单本5折,或者299元买个装书的帆布包,想带走多少书就带走多少。“读者的热情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开市比较好天,有的读者提前三个小时就来了,等着抢绝版书。晚上因为名额有限,很多读者只能四处观看。”

记者昨日走访时,遇到了从通州赶来的读者蒋木友。寒冷中,他翻遍了店内店外的残书,一边找书,一边还上网查书的分数。读者小玉干脆打开视频通话搜书。在电话的另一端,她在上海的朋友正在为她“遥控”书单。很快,她的帆布包里就装满了十几本书。她对这个收获很满意:“以前不知道残疾书这个概念,真的很划算。”

38万粉丝的自媒体为什么要成立线下书店?

“记录书背后的故事,和编辑站在一起。”这是微信官方账号“做书”的简单介绍。

虽然书店刚开业一周多,但作为自媒体,“做书”已经走过了八年,拥有38万粉丝。“我们做了上百场线下活动,我们的足迹遍布了上百个书店和文化空室。今年,在梨园举行的春季书展吸引了数万人。这次疫情让我们发现,壁垒越多,人们越渴望面对面。于是,线下书店应运而生。”于子桐介绍。

“造书”不大,40平米空的房间设备齐全,有书,有文创,有精品咖啡,甚至还有开业夜酒馆服务。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书。整整一面墙的书架上整整齐齐地码放着3000本新书,大多是文学、社科、艺术类书籍。与其他书店不同的是,“做书”是按照出版品牌分类陈列在书架上的。“这空期间,我们找了很多编辑朋友参与创始。分别来自一页、篆刻、湖岸、乐府、星思、千寻、导读、亚中、未读、大象汉字等他们是当前出版界***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制书》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将这些优质的出版品牌介绍给更多的读者。

在10个出版品牌的支持下,“做书”在活动策划上更有特色。于子桐介绍,书店之后,会邀请线下杂志的编辑团队到店里工作,解答读者的疑问。与千寻合办“菊田真理子插画展”及心理治疗会议。(记者李伟)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胡同新书店开业卖“残书” 有读者提前三小时到现场等抢绝版书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51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