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医生”分享揭秘:汉墓出土漆木器如何保护?

文物“医生”分享揭秘:汉墓出土漆木器如何保护?

文物“医生”分享揭秘:汉墓出土漆木器如何保护?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文物“医生”分享揭秘:汉墓出土漆木器如何保护? 2021-12-08 14:33:47 来源:华西都市报

崂山汉墓竹简。

共享会议站点。

成都历史悠久,古文化灿烂,文物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古蜀国和蜀汉时期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其中漆木器文物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近20年来,成都有漆木文物出土,代表性遗址有成都商业街船棺葬遗址、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群等。出土了2000多件水饱和的漆木文物。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项目申报、审批、项目实施,保护修复了800余件套重要文物。日前,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保中心主任、研究员肖云在成都博物馆“四川省-坎帕尼亚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讨会”上做了题为“成都地区出土漆木的保护技术与实践”的分享。会上,她重点介绍了商业街棺葬遗址出土漆器的保护技术与实践,以及天回镇老官山汉组出土漆器。

崂山汉墓考古遗址。

修复由45个组件组成的精致漆床。

2000年,一座罕见的大型战国船棺墓***出现在成都商业街的轮廓中。考古学家发掘的商业街船棺埋葬地,历史上曾多次被扰动,但出土时仍保留了大量的漆器和陶器。小谢介绍,从漆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来看,商业街棺葬遗址出土的漆器应早于湖北江陵战国中晚期的楚国漆器,而与湖北当阳春秋时期的漆器相近。这些出土物基本表明,这些船棺的年代一般至少在战国早期。该墓为多棺葬墓,共出土大型单木棺和舟棺17具,均由完好的树干切割而成。商业街的棺椁墓地共出土了165件漆木器和竹器。漆木按用途可分为家具、生活用具、乐器、兵器配件,但多为家具、生活用具,如床、案等。大型器皿都是组装在一起的,它们的部件在下葬的时候都是拆解成件的,有的甚至放在不同的棺椁里,所以出土的时候考古学家按照件数进行清点和编号。由于坟墓被严重盗窃和破坏,许多棺材及其随葬品已不复存在。但是,通过努力,一些物件,如漆床、漆箱和漆盒,已经被成功修复。肖伟说,201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文保人员将4口体积不大的棺材搬到“水饱和木质文物保护车间”,用乙二醛复合溶液脱水,加固保护脱水装置。馆员们用复合乙二醛脱水法修复了70套精美的漆木制品。脱水后进行跨学科研究,创造性地从零散的构件中识别并完成漆床的拼接与复原。修复后的漆床由45个部件组成。“从形制和纹饰来看,漆床档次较高,极有可能是古蜀王或其家族所用。”

出土穴位模型。

用先进技术“看清楚”汉简

2012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成都天回镇一处西汉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大量西汉简牍、九种出土书籍和完整的人体经络穴位俑,对揭开中医经络针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谢介绍,考虑到简牍出土时的原始状态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简牍的划分、编撰和相互关系,决定采取整体提取。随后,文保人员利用计算机正射影像技术对实验室考古出土的竹简进行了清理,记录了竹简的重叠关系,为竹简的编纂和修复提供了依据。为了解决出土饱水竹简表面颜色发黑、字迹难以辨认的问题,采用连二亚硫酸钠脱色技术和红外扫描技术,获得了分辨率较高的清晰图片,文字肉眼清晰可辨,为竹简的解读和整理奠定了基础。肖伟说,修复后的《经脉图》和医学简牍具有极其重要的医学价值,为了解人体经络穴位的起源和演变,探索早期经络穴位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除了织布机模型、竹简和漆人外,天回镇老官山汉墓还出土了木谷仓、漆马、漆耳杯、漆奁、漆盒等漆木制品。截至目前,已有459件漆木采用复合乙二醛脱水加固技术进行了修复。(记者戴杰)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文物“医生”分享揭秘:汉墓出土漆木器如何保护?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59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