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鲁奖作家》:带读者重回文学现场

《深度对话鲁奖作家》:带读者重回文学现场

《深度对话鲁奖作家》:带读者重回文学现场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深度对话鲁奖作家》:带读者重回文学现场 2021-11-04 15:06:5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学医的经历对池莉的人生写作和对人性、人生的理解影响很大。”“也许是岁月的磨砺,让当时锋芒毕露的王跃文在中年时逐渐成熟稳重。”“写大时代农民命运的沉浮和精神的蜕变,是关仁山的一个想法和一个目标”...以上是《中华读书报》记者舒金玉对当代***作家的评论。与学术评论家不同,她的结论来自可靠而详细的采访。在《鲁奖作家深度对话》一书中,作者舒金玉跟踪采访了第七届鲁奖的49位获奖者和10位鲁奖评委,其中采访的作家有史铁生、冯骥才、韩少功、、于、池莉,采访的评委有陈、、牛、李炳银、吴思静。在这次采访中,编剧和评委对舒金玉的提问敞开了心扉,透露了很多生动的比较好手信息:几十年的写作心路历程,文学生涯的起起落落,获奖前后的心态变化,某部作品的创作契机等等。更难得的是,《与鲁奖作家深度对话》通过评委的讲述,达到了文学评奖的关键点,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的另一种景观和世界。

“与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不同,鲁迅文学奖门类多,获奖作家多,争议声音多——种种因素都可能让任何参与其中的人招来非议。但这些都没有动摇我的决心。在我开始写《毛深度对话奖作家》的同时,我决定写下一部《对话鲁奖》。这两个***文学奖包括了很多***的作家,他们是***文坛各个流派的领军人物。这些作家中的许多人都有30多年的创作经验。”舒金玉认为,梳理他们的创作脉络,对于当代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应该是有意义的。她希望通过平等对话,从创作和获奖的角度透视***作家和文坛,呈现当代文学的精神图谱,进而让更多读者了解作家真实、丰富、立体的形象。

评论家潘凯雄认为,舒金玉作为***记者,懂得提问。她不仅对作家的获奖作品非常熟悉,对作家的基本情况和其他代表作品也相当熟悉。她的问题涉及受访者的许多重要作品,以及作家的生活。“这种多角度、立体化的问题设置,体现了对‘深度’的追求。”在作家刘庆邦眼里,舒金玉是“作家的知音”。他说:“大多数作家都不喜欢多说话。他们并不是无话可说。相反,每一个勤奋而有思想的作家都有话要说。饭是给饥饿的人吃的,话是给熟人说的,他们在等待,在选择,等待能听他们说话的人,选择能和他们双向交流的人。舒金玉用真诚、尊重、谦虚、学习的态度赢得了作家的好感和信任。”这部作品是作者和作家交心的结果。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深度对话鲁奖作家》:带读者重回文学现场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710.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