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文学月探讨融合发展和转化 当下影视创作急需文学“补钙”

十月文学月探讨融合发展和转化 当下影视创作急需文学“补钙”

十月文学月探讨融合发展和转化 当下影视创作急需文学“补钙”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十月文学月探讨融合发展和转化 当下影视创作急需文学“补钙” 2021-10-19 14:09:50 来源:北京日报

第六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开幕首日,作为核心活动之一,“共生与繁荣:文学与电影高峰论坛”、“十月星波影视计划”等系列活动在梅兰芳大剧院举行。百余位知名作家、编剧、导演、制片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学与影视的融合发展与变革。

十月文学院在去年成立文学影视孵化中心后,进一步加强文学影视资源整合,与众多知名作者、编剧及相关影视机构联合发起“十月星波影视计划”,与优质文学IP进行转化合作。活动上,十月星波影视项目发布了芦苇的《白山黑水》、《邱华栋听功勋作品》等电影9个IP项目,李二的《吴颖熊》、的《英宁》、杨双音的《快递世界》等电视剧9个IP项目,以及陈汗的《山海经之人神争帝日》等网络9个IP项目。其中,小说《吴颖熊》重点讲述了济州大学儒学研究院的筹建和迎接儒学大师成吉时的《落叶归根》。以熊为轴心人物,上下联动,左右触动,各色相关人物逐渐出现,描绘了一幅当代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生活的多彩画卷,并荣获往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这部作品的影视化发展也是文艺界和电影界所期待的。

《吴颖兄弟》被评论家誉为“当代版”和“围城”。对此,作家李洱自己也承认熊和《围城》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写知识分子。“但知识分子只占熊的三分之一,书中角色多种多样,如三教九流、五幕八作。”他期待编剧对自己的小说进行更丰富的二次创作,让它可以和《围城》相提并论。

文学与影视的联动一直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论坛上,多位文艺界、电影界嘉宾围绕“新时代文学与电影的共生共荣”、“文学与电影改编的良性循环”话题,探讨文学与电影如何共同促进融合繁荣。

北京出版集团副总经理马驰说,***改革开放40年来,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占故事片的30%,其中绝大部分是***作品。如何将文学与影视更好地结合,是文艺创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影视圈打拼这么多年,我深深知道现在的影视圈缺什么。人到了一定年纪,就缺钙了。现在影视业缺文学的今天。这是一个真实的词。”曾经写过《京华烟云》的***编剧张永琛坦言,近年来资本和平台对影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给影视剧的评价标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这个时代,作为一个影视从业者,有时候你不得不妥协,但你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前进。归根结底,影视需要文学才能发展好。”

意大利电影公司首席内容官张强表示,过去几年,影视行业一直在追求流量加IP的商业模式,导致整个行业都在为流量明星打工的病态局面,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到了***。“如何***这种模式?只有回归艺术创作本质规律,内容决定一切。这个内容很大程度上是文学,文学是最重要的内容来源。”例如,去年根据毛奖作家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装台》非常受欢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市场在变化,文学的力量可以征服观众。

演员黄璐曾出演过娄烨导演的电影《推拿》,该片改编自毕飞宇的同名小说。在她看来,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的土壤。“文学可以脱离影视,但影视离开文学就会变得脆弱,没有厚度。”(记者李伟)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十月文学月探讨融合发展和转化 当下影视创作急需文学“补钙”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798.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