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语文是这个基础的基础。下面是边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帮到你!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一

《诗经》两首诗

(1)虚假字符

1.痴痴地说,痴痴出于自保,掌握着布匹交易丝绸(“痴痴”“嗤”地笑)

2.土匪来交易丝绸,会自己找(“土匪”是“不是”,不是)

3.孩子会没有生气,秋天会持续一段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没有”过“没有”,不要)

4.余桀鸠,无食桑(“余”通“许”,叹)

5.学者焦虑,但仍可说(“说”与“脱”,解脱自己)。

6.齐有岸,纪有盘(“盘”引出“盘”,并列)

(2)古今同义词

1.眼泪(眼泪,古意:眼泪|今意:鼻涕)

2.总角宴,言笑宴(宴,古义:为聚|今义:为宴)

3.不要站起来活(悟,古意:跪|今意:开。居所,古意:指静坐|今意:指居住。)

4.君子之所依,小人之所畏(君子,古意:在本文中指教练|今意: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代意义上的:文中的士卒|现在意义上的:品行恶劣的人。)

(三)这个词是多义词。

1.单词:

①句首助词。比如一个词就完成了。

②相当于“与”。比如安静的思考。

2.收件人:

①、介词。秋天持续很长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

②、连词。比如我希望回关。

3.做:

(1)本义为起床、起床,引申为上升、产生。比如,魏也止步不前。

②开始。比如,世界上的困难是和容易相比的。

(3)创作,写作:自然是指诗歌的创作,也延伸到写作和制造。

比如经常用两个铁板,一个印,一个自印。

④劳动,劳动。如:其中,人有修养,男女装扮成陌生人。

⑤是,成为,延伸为充当,充当。比如君主是岩石,妃子是芦苇。

一.关键词

1.捂鼻子:长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休息捂鼻子(捂脸擦眼泪)

2.我:我(Ji ǐ n)去我(Su√√)取而代之(谏)

3.替代:早晚替换(抛弃,贬义)。

4.虽然:我死了九次都不后悔(就算,就算)

5.女儿:女儿嫉妒别人的美丽(指很多小人)

6.美:很多女人嫉妒别人的美(指高尚的美德)

7.远谤:造谣(zhuó)指其余善于淫行(造谣、诽谤)。

8.ü:ü(mi m:n)规则和纠正错误(后退,引申为违规)

9.度:体谅你的容忍度(法、准则)。

10.:宁 (kè)和_ 一起死了(突然,突然)

11.不同的方式:丈夫熟悉不同的方式,享受和平(不同的方式)

12.你:忍着特别嫉妒(罪)

13.V: V无辜死直(保持,保持)

14.相径:后悔相径的无知(观察选路)

15.而且:离走粉丝不远了(while)

16.停止:吃角球和如何停止(停下来休息)

17.初服:我恢复初服(原服,原志比喻)。

18.岌岌可危:高冠岌岌可危(高耸的外表)

19.视线:突然回头游(环顾四周观看)

20.五颜六色的:五颜六色的,五彩缤纷的(众多)

21.不变:虽然我了解自己,但我保持不变(不会变)

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二

烛芯要从秦朝撤退

一、关键词解释

1.如果你现在老了,你就不能为自己做任何事情

2.我早期不会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3、傍晚立版(纪:渡江;版:用于建造土墙的夹层版)

4.带它(去哪里)

5、如何利用死去的郑陪伴邻居(how: what)

6.被人力压抑(压抑:受损)

二、虚假文字的阐述

1.老得无所作为(已:易)。

2.分担他们的贫困(总计:供应)

3.秦伯曰

4.我不知道(知识:智慧)如果我失去了我想要的。

第三,这个词是多义的

1.如果:山有小口,好像有光(好像,好像)

若正以为自己是主持人(如果,如果)

伤心,并说:如果毒(你)

2、说:和郡,易太守,如此说(陈说)

所以说,夫察民风者,必得其所(杂言,一种风格)。

秦伯说他和郑在一起很“开心”。

3.辞职:辞职:我不如人强(谢绝)。

停几天辞职(说再见)

煞费苦心(逃避)

4.苦:不如一介和尚(在偏僻的地方)

一个国家走得越远,就越困难

食肉者是轻蔑的,不能有远见的(浅薄的,有见地的,目光短浅的)

5、微:则名微而少(小而轻微)

闻老鼠为电缆(偷偷摸摸)

见十个箭头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我老婆的力气都比不上这个(如果不是,就不是)

6、支:在耕田的田埂上(走,走)

请罢子(他,代表秦师)

这是我的错。

我不如一个人坚强(助词,不翻译)

四。词类的灵活运用

1.晋军汉陵,建南,秦军(军:名动,驻扎)

2.带着鄙视穿越国境(鄙视:名著,把……当边城)

3.东封郑(东:杰作,东)

4.晚上出来(晚上:杰作,晚上)

5.如果不想念秦(阙:动、减、伐、侵)

6、邻厚,君薄(厚:形动,增大;瘦:形状移动,变弱)

五、古今同义词

1.若舍正为主持人(主持人:古:东路主持人。今日:大师)

2、行李往来,共其疲惫(行李:古:使者;今日:出门带的生活用品)

不及物动词特殊句型

1.傅瑾,你为什么会厌倦它(介词宾语)

2.对金(介词短语)无礼

3.晋军给陵墓的信(省略号)

4.是我的错(判决句)

七。关键句子的翻译

1.这是我的错。

这是我的错。

2.你知道穿越这个国家有多难。

你知道很难跨越其他国家,把很远的地方当成边城。

3.怎么用死去的郑去陪邻居?

为什么要灭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

4.邻厚,君薄。

有了周边国家的实力,你们秦国的实力就相对削弱了。

5.若舍郑为主,行李尽矣,不害己也。

如果你放弃围攻郑国,在东路上以郑国为东道主,使臣之间互通有无,提供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你也没有什么坏处。

6、秦晋,唯君屠。

希望你考虑一下这件事,减少秦国的土地,对晋国有利。

7.魏夫人的力量还不如这个。

没有那个人的强大,我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8、因为人的力量,所以不近人情。

依靠别人的力量反过来伤害别人是不人道的。

皇帝和刺客

一、虚假的文字

①秦王会说“岳”、“禹”,高兴。

(2)将工具用药物淬火,通“精”,淬火,将刀刃烧红,用水浸泡。

(3)每天都用完了,“已经”用完了。

(4)严见陵之耻,移夷陵,为“陵”,受辱。

(5)今天,去而不回的人,就要回去。

(6)请辞职,做决定,通过“战术”,说再见。

(7)燕王果然撼动了大王的权力,震慑了他。

(8)因此,振动同上。

(9)九位客人,分别是“伴郎”和伴娘(bρn ànπ)来迎接客人。对不起,我以前读过。

(10)画面差,但匕首相遇,是“在场”。

(11)荆轲收到范的信,并“大加赞赏”。

(12)秦武阳的地图框同上。

(13)同上。

(14)与上述胶囊中的药物相同。

(15)猝死,“突发”,c4,仓促,突发。

(16)没有办法匆忙击卒。

(17)着急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办。

(18)秦王回到柱子旁,走开了,依然,穿过“环”而绕。

二。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

(1)如果你是近今而不信,那么秦不可亲也是动词,近于,近于。

(2)遇到一个深秦的将军,可以用一个深形容词来形容,恶毒。

(3)解可以解燕国动词,缓解,拯救。

(4)教,是今天听过的名词。教,jià。

(5)敢人不敢看动词,有勇气去做,敢。

(6)把壮士还给,永远不要还动词。回来吧。

(7)秦王归柱取动词,传“环”,绕。

(8)“持有一千美元的资本”是指资产、财富和货币。

(9)动词撼燕王,以撼王之力,意为“震”,恐,惧。

(10)图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

(11)室画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尖。

(12)诏令不配名词,皇帝的命令,诏令。

(13)屡遭秦王攻击,受八动词之苦。

三。词类的灵活运用

(1)侵北的方位名词作状语,朝北。

(2)字母的名词作状语,用方框。

(3)前面把谢岳的处所名词当动词,往前走。

(4)范禺期,原日语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往前走。

(5)左右和之前一样。

(6)它的形容词住在很远的地方可以做名词,很远。

(7)利用动词“闻王令”...听到了。

(8)“太子池”的形容词意义用法是指

(9)用所有最上面的名词做状语,向上。

(10)***责备形容词意动用法,同.....作为责备。

(11)簸箕作状语骂名词,像簸箕。

(12)秦冰母丹杜宵名词作状语,马上。

(13)我想和作为状语的抢劫这个形容词一起生活。

四。古今同义词

(1)仰望天空,呼吸过度。古意:泪。锦衣:鼻涕。

(2)范将军带着一贫如洗回到丹:他走投无路,陷入困境。锦衣: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心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伤害长辈。古意:品德高尚的人,此指范将军。锦衣:年纪大的人。

(4)将军感兴趣的是古义:有头脑,引申为同意和愿意。今天的义也有“故意”的意思。

(5)秦与将军的相遇,可谓是一场深刻的相遇:古意:待遇。锦衣:遇见,感动。深:古义:恶毒,今义:深,与浅相对。

(6)所以太子提前谋天下之利。匕首古义:此时,今意;表示服从或提及另一件事。

(7)***我已经忽略了古意:不回头。锦衣:不在乎,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是古义:皇帝身边的侍卫。锦衣:两个方向;或表的一般范围;有时候有控制的意思。

(9)今天有一种说法,可以解颜之苦的古义:可以用来省略“可以”。金一:指可能的、有能力的、允许的。

(10)秦王购买的黄金:古代指金属的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时期指的是金,然后是银,文中指的是铜。金易:特别是黄金。

动词 (verb的缩写)常见的文言句型

1.判决判决

(1)这位***日日夜夜咬牙切齿,心如刀绞。

(2)今天,勇往直前但不逆来顺受的人,站直了。

(3)仆人留在这里,等待我们的客人。

(4)如果事情不顺利,他们想抢劫...

2.省略句

①秦王买(用)1000斤(省略介词“用”)

②拿(到)一百金(省略介词“到”)

(3)渴望与(of) (to)(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等待我们的客人加入

(5)全(穿)白衣服送(省略谓语)

(6)其人活在遥远的未来,却留给了(省略了介词宾语)。

(7)先对秦王说(同上)。

(8)奈(穿着)皇家制服,带着九个客人(谓语省略)

(9)见阎使者(余)咸阳宫(介词略)

在…之前完成(省略和语言)

(11)在殿中供职者,不得持尺(介词省略)。

(12)祭(向)秦王(介词略)

(13)比(in)总督名单(介词省略)

(14)和(据)秦定律...(根据上下文省略)

(15)陈(禹)殿下(介词省略)

3.被动句

(1)父母和宗族都被屠杀。

(2)严见陵之耻除。

4.倒装句

(1)常患骨髓(介词短语)

(2)韦嘉先对秦王说话(介词短语后接宾语短语)

(3)燕王向朝廷鞠躬

(4)把“是”放在前面(介词短语放在后面)

(5)王子和客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定语后置)

(6)大臣侍候殿(定语之后)

(7)秦王买(用)1000斤,10000元(介词短语后跟量词作定语)。

5.固定式结构

(1)我得用某样东西来报答王子(“有某样东西”的意思是:有办法...)

(2)卒急时,无从击之(“无”的意思是:没有办法...)

(3)问问你能做什么,怎么做…下面的“不为它做什么”和“无事可做”是一个意思。

(4)荆轲有事等:人(事)同...“所”字后面常跟一个动词,构成“所”字作“有”的宾语。

(5)一般的意思是问一个反问,是吗...?

(6)景清无意问,难道...?

(7)双音节虚词“so”常引出表示原因、手段等的从句。,并被翻译为:……10、11、12、13、14、14、15、15、16、16、17、18、18、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19、

做了的事是不可能的...同上。

不及物动词成语和典故

(1)切齿修心:这篇文章也叫“切齿腐心”。形容怨恨到了极点。

(2)一去不复返:说出这篇课文。一旦你走了,你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后来也叫人或者已经成为过去式了。郝《黄鹤楼》诗:“黄鹤不返人间,白云千年空悠悠。”

(3)指冠上发:说《庄子·盗足》:“贼闻之大怒,眼如星辰,戴指冠。”头发竖起来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这篇文章中“士无不真眼,指皆冠上”隐晦地引用了这句话。我也是又气又恼。

(4)见图穷匕首:讲这段文字。比喻事情到了***,真相或意图显露出来。

(5)无奈:说出这段文字。没办法,没办法想。意思是事实如此,我们也没办法挽回了。

(6)悼歌:又称“悼歌换水”。发表这篇文章。常用来表达悲壮苍凉的气氛。

(7)起义军之声:《史记·刺客列传》发声:“高见立击楼,荆轲和鸣。为了造反的声音,大家痛哭流涕。”音乐中音调的变化往往是悲壮的声音。古五音之一的郑,读zhǐ。

高中语文3第二单元知识点

单词注释

1.茹儿:朱闰生,朱自清的次子。

2.wěng郁闷:树木茂盛的样子。

3.杜:慢慢走。

4.王米:满眼都是。我,伙计。

5.田甜: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荷荷田甜”之说。

6.尼姆·nj·奥诺:女性化的外观。

7.脉脉(Mê):这里描写水没有声音,却似乎充满了感情。

8.风致:姿态优美。

9.范雨玲:小提琴,小提琴的音译。

10.慷慨:风度、气度,一般指优美的体态。文笔也“婉约”

11.仙女:一个英俊的少年和一个美丽的女孩。恶魔,华丽。卢卡·布拉西,女人。

12.?shǎu:鞠躬。在一艘古船的船头画一只鹳。

13.羽杯:古代用来饮酒的耳杯。又称羽、耳杯。

14.(zhào):划桨。

15、纤腰束素:腰如束素,齿如壳(宋玉《六合彩之情欲赋》),形容女子腰软。

16.延期:形容你不能撤退,回头看你的行动的方式。意思是自怜。

17.拢(jū):这里是提裙子的意思。流苏裙子。[2]

写作背景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失败了,白色恐怖笼罩***。此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一片黑暗。朱自清作为“大时代的马前卒”,一直在呐喊和抗争,但在4·12政变后,他从斗争的“十字街”走向了古典文学的“象牙塔”。但作者不能参军拿起枪去革命,却依然无法平息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仇恨。作者对生活感到迷惘和矛盾,内心压抑,始终无法平静。所以作者写了这篇文章。摘要:文章通过对一个荒芜的月夜的荷塘景色的描写,揭示了作者寻求和平却得不到和平,幻想脱离现实却又不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是那个黑暗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反映。

作品欣赏

技术鉴赏

考虑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体现在意境上。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很讲究。而且细致严谨,新颖精致,结构合理”,设计精良”。

散文有“文眼”,这是***古代散文的传统艺术经验。有了“眼睛”,主题才有了隐藏的意境,才有了虚拟的现实,才有了细致的剪裁,才有了密集的结构。朱自清的散文非常重视“眼睛”的装置,并充分使之成为立意的“焦点”,也成为其作品中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的“亮点”。

《荷塘月色》开篇,我就指出了文章的“文艺眼”——“这几天心里不太平静”。然后在小路上写“静”,在朦胧的月光下写“静”,以烘托作者“颇为不安的心”。那么,荷塘四周蝉、蛙的“闹”突出了荷塘月色的“静”,也与江南采莲的旧俗联系在一起:梁的《采莲赋》和《西洲曲》中采莲的热闹戏谑场面,更烘托了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画龙点睛:“这让我怀念江南。”含蓄地揭示了“我的内心相当不安分”的原因。这类文章结构严谨细致,脉络清晰,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达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可贵境界。

设计

有学者评价朱自清先生的山水散文犹如“工笔画”,景物描写细腻传神。这句话在《荷塘月色》中尤其如此。《荷塘月色》第四、五自然段充分体现了朱自清先生散文的工笔特色。

首先,朱自清先生把荷塘月色分为两部分: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月色。“在蜿蜒的荷塘上,我期待着田甜的叶子...但是树叶更有风。”这一段以月光为背景,重点描写荷塘的各种景象;“月光如流水...就像梵灵上演奏的一首名曲。”比较好段以荷塘为背景,重点描写月光的层次变化。这样就可以细腻地进行场景描写。

其次,朱自清先生对《月光下的镂空荷塘》和《荷塘月色》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视觉方面(憧憬、未见等。)、听觉(微弱的歌声、范奴玲演奏的名曲等。),闻(香)这样,景色就很精致了。

第三,朱自清高超的修辞技巧表现在对“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月色”的描写中。《荷塘月色》第四、第五自然段,短短378个字(不含标点符号),有十一个比喻,两个拟人,两个通感以及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隐喻、拟人、通感运用的巧妙而自然。这样,《荷塘月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语言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基调是质朴的,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淡雅之美。

这是一种简单的美。朱自清的语言艺术最值得称道。他一直追求“会话式”的语言境界,认为文学只有像“普通会话”一样读,才能是善良的、有品位的。《荷塘月色》中,朱自清一开头就说“这几天心里比较不安”,似乎让读者觉得很真诚很自然,马上就把读者带入了那种情境。比如“我悄悄穿上外套,拿出去放在门口”“这条路阴沉沉的,有点吓人”等等,都是平实、自然、流畅的,读起来让人觉得特别亲切。

二是简洁美。朱自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很强。他的语言看起来很普通,没有语出惊人,但实际上是作家精心锤炼出来的。比如“月光如流水,静静地倾泻在这一片叶和花上”,“泻”字紧扣“月光如流水”的比喻。写一幅月光闪耀倾泻而下的画面,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可以准确地写出一个安静的地方,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却一点声音也没有。比如动词“荷塘里飘着一层薄薄的薄雾”,“飘”把水汽和月光交织在一起,准确地表达了薄雾的柔和及其自下而上的逐渐铺展,赋予画面素雅的底色,月光朦胧,给人以无尽的想象。“泻”字和“浮”字用得很奇妙。

第三是音乐之美。作者经常使用叠字叠句来加深事物的形象感。《荷塘月色》中“每天(路过)”和“渐渐”等25个叠词用了26次(“隐隐”重复一次),使文章柔和、舒缓、流畅。同时,“婉约”、“喜欢”、“斑驳”、“均匀”、“尽头”、“无边”、“孤独”、“零星”、“困倦”、“一个例子”等双音叠字的使用,也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

第四,修辞之美。生动的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的运用也是这种语言的一大特色。这些修辞手法所修饰的语言更具艺术性。朱自清是善用比喻的大师。他的比喻往往可以出人意料,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顺理成章。比如“叶子露出水面很高,像婀娜多姿的舞者的裙子”。用“婀娜舞裙”来形容树叶自然舒展的形状,赋予荷叶以动感之美,极为生动贴切。再比如“在层层树叶间,零星点缀着一些白色的花朵,有的优雅地绽放,有的羞涩地绽放;就像珍珠,又像蓝天上的星星”。作者用“珍珠”和“蓝天上的星星”两个比喻来比喻“白花”,分别突出了无边月色中鲜艳的荷花和绿叶间白花摇曳的动态。把荷花的美写在色彩和光彩上,非常生动,不落俗套,能引起读者的诗意联想和想象。

此外,朱自清还善于利用通感来塑造意象之美。比如“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像远处高楼上淡淡的歌。”香是一种嗅觉,可闻不可闻,可闻不可闻。作者把淡淡的幽香比作淡淡的歌声,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幽香缥缈,似有似无,十分新奇贴切。比如“池塘里的月光不均匀;但光影却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灵演奏的名曲。朱自清将树影与月光交织而成的美丽黑白画面的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激起读者无尽遐想。这样,不仅能促使读者进一步想象荷塘上和谐的画面和宁静的气氛,也极大地丰富了月下荷塘诗的意境。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华子,字秋实。扬州人。

“文学研究会”早期成员,现代散文家、学者。原清华大学教授,抗战爆发后转到西南联大任教。在抗日***运动的影响下,政治态度明显倾向进步。晚年积极参加反帝***运动。他的散文结构严谨,笔法细致。无论他写风景多么抒情,他都可以通过近距离的观察或深入的欣赏,机智地表达他对自然风景的内心感受。抒发自己真挚的感情,有强烈的诗意。作品主要有《毁灭》、《小径》、《背影》、《欧洲杂记》、《伦敦杂记》等。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2 Unit 2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比较好单元第二单元知识点

★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二第十二单元知识点(二)

★比较好年语文必修,第二年要求背诵古诗词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第二部分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单元1-2文言文知识梳理(二)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知识点梳理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8998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