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诊疗 前置急救 共享科研 上海“5G+”智慧医疗惠及更多百姓

远程诊疗 前置急救 共享科研 上海“5G+”智慧医疗惠及更多百姓

远程诊疗 前置急救 共享科研 上海“5G+”智慧医疗惠及更多百姓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远程诊疗 前置急救 共享科研 上海“5G+”智慧医疗惠及更多百姓 2022-02-10 07:44: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海的医生可以“决胜千里”,为云南的患者诊断眼疾。患有疑难危重疾病的新生儿刚被送上救护车,守候在医院的专家们已经在“运筹帷幄”判断病情。各地医务工作者可以实时分享科研成果和典型案例...

近日,上海展示了一批在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中获奖的应用案例。近年来,上海多家医院与通信运营商一起,在远程诊疗和急救过程中引入了5G、边缘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促进了更多地区和更广场景的医疗资源共享。

“眼睛动了多久,又红又肿?”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一名医生看着电脑屏幕,高清3D画面显示了患者的症状。相比过去的远程会诊,医生只能参考病史资料,实时的画面让医生更***的对症下药。屏幕的另一端,连接着一位远在2000多公里外的上海,正在云南某医院看病的患者。他可以得到上海医生的及时服务,而不需要花费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和金钱长途运输。

参与“裸眼3D裂隙灯5G远程诊疗平台”的上海电信工作人员介绍,5G网络具有时延低、带宽大的特点,可以快速传输对诊疗过程至关重要的视频、图片等信息。据了解,“基于5G+AI的眼耳鼻喉科疾病远程诊断”项目已在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和永平人民医院试点,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

“基于5G技术的智慧医疗不仅可以让医院持续增长,还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让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享受到同质的医疗服务。”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上海联通共建了“5G架构下的超便携混合现实颅脑手术导航系统”。这套系统是基于5G医疗专网和医疗云平台搭建的增强现实视觉手术导航平台,可以帮助医生更精确地对患者的脑组织和病灶进行分割、重建和定位。上海的医生可以分析来自偏远地区基层医院的远程影像,在术前、术中给予当地医生必要的远程实时指导。

以千兆光网、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等通信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对各地加强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据上海的援藏***介绍,疫情期间,上海有很多医生进行在线会诊,同时给日喀则的医生授课,分享刚刚的科研成果和典型案例。

工信部数据显示,全国已建成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全国51.2万个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无论是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宁静的乡村,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享受数字化浪潮带来的红利。

上海各医院和运营商也加强合作,推动城市“5G+”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上海电信合作,应用5G专网和区块链技术,建立了“疑难危重新生儿5G紧急转诊系统”。新生儿的疑难危重疾病往往非常危险,需要妇产医院、儿科医院和急救中心的密切配合。随着这一系统的引入,新生儿被送上救护车后,将进入装有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的“智能转诊舱”。转诊舱内采集的新生儿生命体征数据和视频,将通过5G专网实时传输到儿科医院等待的专家团队。专家可以实时指导救护车上的医务人员,或者在病人入院前讨论一系列治疗方案。区块链技术具有数据不可随意篡改的特性,保证了母婴信息在跨医院传输过程中的安全获取、浏览和使用。

自往年投入使用以来,该系统已“护送”了60多名新生儿患者,约占儿科医院转诊的50%。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徐红表示,该医院还将把“5G+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大龄儿童的转诊过程。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往年底,上海固定宽带平均接入速率达到每秒339.1兆,基础电信企业千兆光网提速效果显著。5G基站总数已超过4.8万个,5G网络承载了30%的移动通信数据业务。随着通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上海“5G+”智慧医疗有望惠及更多人。(记者陈爱平)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远程诊疗 前置急救 共享科研 上海“5G+”智慧医疗惠及更多百姓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69043.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