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也能“大创新”

“小巨人”也能“大创新”

“小巨人”也能“大创新”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小巨人”也能“大创新” 2022-01-10 09:13:19 来源:人民日报

民营企业不仅是创业和就业的主要领域,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往年12月,******、***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两年来,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扶持措施效果如何?记者采访了工信部中小企业局负责人、相关企业负责人和专家。

加强创新支持,优化融资服务。

凭借天空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小巨人”企业武大教信息技术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立项到获奖,得益于产学研的紧密合作。”企业负责人王林介绍,2013年,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启动科研项目,学校科研团队作为研发主体,贡献底层技术,吸收Gio提供的应用支持。往年技术成果发布后,由国家测绘局进行测试和产业化,历时八年,终于获此殊荣。

重大科研项目引进和整合中小企业,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们连续多年将R&D投资比重保持在8%左右,以创新驱动企业持续发展。往年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王林说。

“小巨人”支撑“大创新”。在往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企业名单中,有14家“小巨人”企业参与了13个项目的申报,占参与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企业总数的10.2%。“专做新产品的‘小巨人’企业中,五成人以上的R&D投资超过千万元,超六成属于产业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产业10年以上,在多个领域成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力量。”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工信部把***企业和强势产业结合起来,以专业化和创新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介绍,在创新支持方面,***财政安排奖补资金100多亿元,分三批支持10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在服务优化方面,推动22个省份与金融机构联合发布专项融资方案,为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小巨贷”、“特新贷”等专项信贷产品。

数字化成为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必修课”

济南章丘,走进位于三涧溪村的集约化工业园区,山东明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正如火如荼——铸造、机加工、检验、涂装,自动机器人忙个不停;智能车间的大屏幕上,设备运行数据实时跳转,一目了然。

“全程控制生产,一屏观看车间”来自于一次数字化转型。“不转型,就跟不上了!”公司董事长赵振昌说,过去生产设备相互隔离,难以反馈设备数据指导生产,精细化控制困难,影响生产效率。

明丰机械采用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实现网络化管理和实时监控。改造后生产管理效率提升15%,订单转化率提升10%。

火山引擎发布“烈火计划”,限时免费开放AI(人工智能)平台,支持千家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国家电网嘉兴供电公司建立了基于电网基础设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减碳生产解决方案.....“借助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中小企业吸引到云平台,有助于解决‘高成本、低效率’问题,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卢春聪说。

为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信部部署实施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发布了254项服务产品和活动,开展了多项技术培训。

***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总体向好,转型初见成效。

从阶段来看,半数以上的被调查中小企业处于实践和实施阶段。制造业的“小巨人”和个别***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梯队,转型程度比一般中小企业更深。从投资来看,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满意度较高,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重点从购买硬件转向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从路径上看,转型的特点是从“单一应用”到“全面赋能”的转变。转型越深入,整个过程的赋能效果越均衡。

转型初见成效,但中小企业普遍数字化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弱,安全顾虑多,面临着不会转、没钱转、不敢转的问题。卢春聪认为,“处于探索初期的中小企业,往往资金压力很大,人才供给不足。现阶段,政策和技术支持的包容性和渗透性有待提高。”

“对于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数字化转型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采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100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小企业自主对接的赋能应用场景。同时,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发展综合评估诊断服务,有针对性地提升企业数字化能力。

以平台建设支撑创新发展

浙江桐乡濮院毛衫创新园是国家小微企业示范基地,这里有近300家毛衫销售、加工、设计企业。“去年订单量相对不足,运费高。一些外贸型小微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浙江王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华说。

以往年入驻园区的新迪尚时装公司为例。“往年7月,航运成本飙升,挤占利润空,资金周转困难。”作为园区的“总经理”,沈建华介绍,园区出面担保,为企业从银行融资4000多万元。“通过帮扶园区龙头企业,救助20多家无法独自接单的小微企业。预计往年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

毛衣创新园是平台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92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703个,带动培育省级示范平台3300多个,省级示范基地2500多个,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尽管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

创新人才吸引困难。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大企业相比,由于自身经营、薪酬福利、发展空等因素的持续稳定,对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吸引力较弱,人才队伍稳定性不足。

“受限于企业实力,我们成了为大企业培养人才的‘输送器’。”王林表示,目前高端人才的奖励和薪酬政策很多,希望给予中小企业更多青年骨干人才的招聘政策,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搭建一个“蓄水池”。

创新基金融资困难。“创新需要稳定、长期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中小企业规模小,靠自己积累投资资金远远不够。他们大多依靠银行贷款或资本市场。但由于抵押担保、上市门槛等困难,融资困难依然存在。”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小微企业弱,数字化转型往往需要园区的一份助力。”沈建华介绍,目前,园区已投资上亿元建设电子商务大厦、小微企业成长学院等配套设施。“希望公共服务的配套建设能享受更多税收优惠政策,帮助园区平台企业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据介绍,工信部将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从技术、资金、人才、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记者韩鑫)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小巨人”也能“大创新”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027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