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公布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多地公布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多地公布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多地公布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2021-12-22 07:52:46 来源:经济日报

日前,北京市委市***正式印发了《“十四五”期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

“科技创新中心是***给北京的‘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之一。北京要想率先构建发展新格局,关键是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长子’。”北京市科委党组***、中关村管委会主任徐强表示,往年以来,北京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比较好栋楼的重要窗口期已经开启。下一步,我们将抓好落实,确保“硬规划”“实落地”。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离不开“三城一区”这个主平台。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每年都孕育着大量的科技成果,其中有不少选择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转化。海淀区副区长、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林建华表示,他们“十四五”期间的目标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1%以上,基本建成国际比较好的科学城。进一步加强基础前沿布局,引领产业高能发展,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雨林生态系统,深入推进创新政策。

未来,科学城将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先进能源、数字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怀柔科学城重在“突破”,将强化以物质为基础、以能源和生命为起点的科学方向,加快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开放、共享、共生的创新生态系统。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表示,经开区将围绕国家战略,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聚焦头部企业,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注重产学研结合,完善创新转化链;注重开放共赢,加快融入发展新格局;着力建设宜居绿色城区,深入实施“科技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弥补新拓展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爆发,创新范式正在从传统的孵化器、加速器向以数据为中心的平台、模型驱动转变。“十四五”期间,北京将积极适应科学范式的转变。目前,北京市对“40+10”公共技术平台进行了综合评估,即建设40个现有公共技术平台,通过赋予新的机制,有力支持其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围绕前沿技术建设10个新型公共技术平台,形成北京创新的底层技术和平台驱动力。

打通“变纸为钱”的通道

本报记者刘杰董庆森

光谷双碳产业园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今年以来,重大科技项目、大科学设施、国家创新平台相继在荆楚播种、成长。

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如何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湖北的“必答题”。“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技术引领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湖北******应永表示,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扎实推进科技强省建设。

今年10月,湖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科学部署了“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重点任务,组织实施了“七大工程七大行动”,重点梳理了10个产业技术研究重点领域、49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22个重大科技项目清单。

“在战略定位上,《规划》提出建设科技强省的基础是平台,核心是人才,关键是转型,动力是改革。”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伟说,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的武器,但没有科研人员的支持,它是没有生命的。以平台集聚人才,湖北创新平台的建设一开始就要有比较好的水准,推进要有等不及、慢不下来的紧迫感,才能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格局构建带来的人才流动机遇,在平台建设中占据主动,在人才竞争中抢占先机、争取主动。

“建设科技强省,关键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类实验室提高‘钱到纸’科研产出质量,打通‘纸到钱’成果转化通道。”武汉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夏玉婷认为,该规划着眼于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聚焦“光芯屏端网”等现代产业集群的创新需求,部署高质量、高效率的产业技术研究,加强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在产业链中的应用, 既充分发挥了创新链在产业链中的带动作用,又叠加了产业链在创新链中的引领作用,凸显了科技创新的湖北特色。

湖北省科技厅***王伟介绍,湖北将支持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基地(中部中心)建设,每年培训1000名技术转移从业人员,支持其联合高校设立技术转移学院或设立技术转移专业方向。

从0到1的更多实现

本报记者李静

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快实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高地”建设加快推进,跨国公司R&D中心进一步向沪集聚.....作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十三五”期间,上海创新资源的集聚力、科技成果的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带动力全面增强。展望十四五,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蓝图将如何描绘?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将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5%左右;基础研究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12%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约30项……”根据《上海市“十四五”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规划》,上海提出了一系列核心指标,明确提出到2025年,力争成为新科学发现、新技术发明、新产业方向、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策源地,为2030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奠定坚实基础。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将围绕‘强化科技创新的政策源头功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导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力争基础研究取得更多原创性突破,在若干战略领域和优势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上海市委***、常务副***轻舞说。

张江作为全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桥头堡”。其中,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面,张江将打造以国家实验室为主导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国家实验室和交叉研究的深度融合,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网络。

“强化科技创新的政策源头功能,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定位和战略要求,是推动创新从‘0’到‘1’,从无到有的关键。”轻舞表示,《规划》紧紧围绕“强化科技创新的政策源头功能”这条主线,将努力实现“四个创新”。其中,在科学新发现方面,要加强重大战略领域前瞻性布局,建设高水平基础研究力量,加快基础研究原始突破,产生更多原始创新成果;在新技术发明方面,要构建市场化与***投入合作并重的国家新体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产业新方向上,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支撑和引领重点产业和前沿产业发展;在发展新思路方面,利用前沿技术建设数字智慧城市、安全弹性城市、绿色低碳城市和健康活力城市,推动特大城市在经济、生活、治理三个领域全面数字化转型。

创蓝图

近期,多地公布了各自的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建设重点。绘制科技创新蓝图,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应有之义。

各地的科技创新蓝图,体现了抢抓机遇的战略格局。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比较好动力。目前,世界上百年不遇的巨变正在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世界各国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发展新格局,需要自力更生的科技支撑,需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从各地科技规划来看,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与国家“十四五”规划是一致的,体现了抓住科技创新宝贵“机会窗口”的大格局和紧迫感。

各地的科技创新蓝图,体现了抓特色的踏实做法。

***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基础和优势,在制定科技蓝图时需要因地制宜。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几个创新集群,即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创新集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创新集群、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创新集群和以成渝、武汉、安为中心的区域创新集群。各地的科技创新蓝图都突出了当地的优势和特色,表现出脚踏实地的务实进取精神。

各地的科技创新蓝图反映了对人才的渴求。

创新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的。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技术兴。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力,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各地的科技蓝图中,改革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十四五”期间,一大批新机制将付诸实践。相信“十四五”期间,各地创新集聚区能够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搞好改革实践,充分调动广大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在人才竞争中抢得先机、争取主动。

起航“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强国建设,要从现在做起,从地方做起!

(记者佘薛聪)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多地公布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0483.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