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内和副中心基本实现5G连续覆盖

五环内和副中心基本实现5G连续覆盖

五环内和副中心基本实现5G连续覆盖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五环内和副中心基本实现5G连续覆盖 2021-11-26 08:01:2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十五届******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昨天继续举行,会议听取了新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情况报告。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提到,往年6月《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印发实施一年多来,行动计划主要任务94.2%超额完成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进度。此外,智能技术有助于防控疫情和恢复生产。“健康宝”上线至今,已有32.83亿次个人扫码注册,为流量提供了超过5亿次服务。

每百万人5G基站数量全国比较好。

5G终端用户占移动用户的32.4%。

新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城市稳定增长和投资促进的重要推动力。报告显示,今年1-9月,新增基础设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0.8亿元,同比增长31.4%,占全市投资的9.2%,拉动全市投资提高2.4个百分点。

在建设高速泛在互联的新型网络设施方面,报告提到5G网络实施5G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计划和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截至今年9月底,已建成基站4.7万个,万人基站数量居全国首位,基本实现五环内及副中心连续覆盖,五环外重点区域***覆盖。5G终端用户占移动用户的32.4%。5G产业创新引领,射频器件和测试仪器领域龙头企业加快培育,5G+高清直播、智能物流、自动驾驶等8个领域蓬勃发展。

车联网管理政策创新、道路通车里程、产业生态建设全国***。建成全球***高水平自动驾驶示范区比较好阶段1.0,率先践行“车路协同”技术路线,开放测试道路278条1028公里,安全测试里程超过313万公里。

在积极布局新型工业基础设施方面,报告介绍,该市加紧建设重大科学设施。在全市的帮助下建立科学仪器和国家实验室。北京有19台在用、在建和规划中的科学仪器。怀柔科学城正在形成高密度、先进高端的设施和平台集群,5个科学仪器和13个交叉研究平台建设进展顺利。

完善本市创新平台生态。成功建立3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97个企业技术中心、82个工程实验室和4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量子、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设立一批新型R&D机构,继续探索新体制新机制,形成一批引领原始创新的战略性科技力量。

市级90.17%,区级81.8%

已实现“一网管理”

推动数字技术在智慧城市和民生领域的推广。根据该报告,该市加快了智能产业的应用。数字政务“一网通办”覆盖市区街道四级服务体系,90.17%的市级事务、81.8%的区级事务实现“一网通办”。完成城市运营“一网统一管理”工作计划。西城、海淀、朝阳等九区正在建设“城市大脑”。推进有序交通感知系统、交通数据区、自动驾驶、立体交通联动管理,优化出行服务。

智能技术有助于防控疫情和恢复生产。疫情发生后,按照大平台、轻应用、微服务的理念,搭建了疫情跟踪报告系统、核酸检测信息平台、预防接种管理平台以及健康宝等其他小程序,帮助恢复生产,方便出行。

“健康宝”上线至今,已有32.83亿次个人扫码注册,为流量提供了超过5亿次服务。信用卡查询老年人健康状况被国家***推荐为利用智能技术为老年人服务的示范案例。

开发新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

攻坚“曝光名单,引以为戒”

报告称,下一步,本市将进一步完善新型基础设施顶层设计,围绕技术研发、项目实施、维护管理等环节,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标准规范体系,支持试点地区实践尽快规范化,沉淀为北京标准和北京规划,向其他地区大规模复制推广,努力成为国家标准、国家规划乃至全球标准、全球规划。进一步完善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政策工具,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底层关键技术研究,鼓励企业“跑马圈地”,加快国产技术产品突破进程,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推广成功的技术产品。

实施全球场景创新,以新业态孵化新业务。打造遍布北京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鼓励优质企业参与场景建设,推动创新技术规模化、市场化应用,降低成本,加快迭代,促进项目孵化和产业化,并向全国乃至全球复制推广,利用北京丰富的场景培育“大产业”。(记者李泽维)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五环内和副中心基本实现5G连续覆盖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0697.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