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营销短信”轰炸难题何解?

双十一“营销短信”轰炸难题何解?

双十一“营销短信”轰炸难题何解?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双十一“营销短信”轰炸难题何解? 2021-11-10 08:12:12 来源:新京报

消费者在***内收到的营销信息。

“双11送礼,限量百万券”“恭喜获得28元新人券”“***2小时!你有30个鸡蛋被0元带走”...双十一期间,一方面是来自电商的大促销,另一方面是来自消费者收到的各种营销短信的炮轰。

11月4日,针对“双十一”促销期间营销***短信集中爆发的情况,中消协在官网发布消息称,营销***短信令消费者烦恼不安。根据《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规定,未经消费者许可推送商业信息和广告涉嫌违法。在此之前,工信部还召集阿里巴巴、JD.COM、拼多多、美团等主要电商平台企业参加了短信营销行政指导会议。

消费者如何有效拒绝这些***短信?11月8日至9日,果壳财经记者浏览头部电商平台发现,事实上,该平台早已在相关隐私政策中“隐藏”了同意发送商业广告的条款。如果想取消这类短信,可以回复“退订”取消平台发来的短信,但是取消店家发来的短信流程比较复杂。

隐私条款中隐藏着营销信息“伏笔”。

11月4日,在北京工作的宋女士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展示了她***内收到的8条以“106”开头的营销短信广告,其中4条来自三大电商平台。

果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营销短信已经让很多用户头疼。比如在一些平台app的“问答社区”,有用户问“平台买东西后,发的***短信太多。我怎么能拒绝他们呢?”另一位用户表示,“我经常收到平台的***短信,按照上面写的回复TB退订。我根本发不出去。我该怎么办?”在这个问题下,只有两个人回答:“直接无视”和“直接拉黑”。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在中消协发布的文件中,特别提到“未经消费者许可推送商业信息和广告,涉嫌违法”。对此,有网友表示“你比较好次给我发短信是经过我同意的吗?”“如果没有收到短信,就不能退订。你退订了,又有一个发给我,你就陷入死循环了。”

为什么电商平台上有那么多营销信息?消费者允许电商平台给自己发信息吗?贝壳财经记者浏览上述App的隐私协议发现,事实上,该平台早已将短信发送权纳入隐私条款。用户打开App,在同意隐私条款的选项上“打勾”,就已经“默认”接受营销短信。

正如淘宝的隐私政策所示,“我们会根据您的偏好特征,将您可能感兴趣的商业广告和其他信息推送至淘宝和其他第三方应用(适用于此政策的部分产品/服务,如'淘宝主播App ',不涉及基于个人特征的个性化信息展示),或向您发送商业短信。”“如果您不想接受我们发送给您的商业广告,您可以通过短信或我们提供的其他方式回复退订来退订或关闭。”

拼多多在其隐私政策中表示,“我们将收集和使用您访问或使用拼多多时的设备信息、日志信息、浏览和搜索记录以及您授权的其他信息,提取您的偏好特征,并基于特征标签形成的间接用户画像向您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系统向您发送商业短信或向您展示个性化广告。”“如果不想接收商业短信,可以通过退订功能退订。”

“电商平台的注册协议中,一般都有商业信息推送的格式条款,消费者作为会员,受格式条款的合同义务约束;平台和平台内的经营者可以根据格式条款给予的授权,向作为平台用户的消费者发送经营信息。这就解决了比较好次发短信需要消费者授权的问题。但是,即使有许可,(电商平台)也应该有便捷的方式允许退订或者拒绝接受。”11月9日,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营销中如何“退订”短信?

11月8日至9日,果壳财经记者走访了几家知名电商,发现营销短信并不能取消,只是取消的方式比较复杂。

比如记者在淘宝App咨询官方客服,在查询界面输入“退订短信”后,自动回复显示“如果不想接收短信,可以通过短信中的提醒退订短信。”对于不满意这种处理方式的用户,淘宝提供了协助处理的链接,表示“如需我们协助处理退订,我们将在您提交信息后3个工作日内将您填写的信息转发至沟通渠道进行处理。”此外,由于“处理需要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在处理过程中,您可能仍会收到营销信息。”

网易客服在YEATION的自动回复显示,“如果确实不需要接收相关短信信息,可以查看短信,一般是回复T退订。”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平台自身发布的商业短信,还有相当一部分营销短信来自平台上经营的店铺,因此平台的监管力度是鞭长莫及的。拼多多官方客服告诉记者,“只支持关闭营销或物流通知消息。如果收到商家骚扰,可以打开和商家聊天的页面,点击投诉,拼多多会比较好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核实处理。”

方超强告诉果壳财经记者,电商平台只是解决向用户发送广告的授权问题。如果营销短信是商家自己发的,商家自己就是广告主,和平台无关。“比如某商家的天猫旗舰店与某大数据公司合作,筛选部分天猫用户的电话号码(脱敏数据),然后群发广告。这与平台无关,行为也不违法,因为单个手机号脱敏信息无法识别个人身份信息,数据不属于个人信息。”

除去电商平台,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营销短信服务商,结合大数据公司提供的脱敏手机号码发送营销短信是常见的营销行为。不过,果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这些商家在发送信息前,往往不会纠结于是否“征得消费者同意”。

“现在北京做不了营销消息,其他地区可以。”11月1日,一位短信营销服务商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可以定制106开头的营销短信。具体价格需要根据你推送的内容来收费。比如房产的价格是0.055元,医美可能更贵。”

对此,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经营者违规推广信息,消费者可保存证据,拨打12321网络不良与***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热线进行投诉举报,共同遏制商家信息违规推广,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短信违反了哪些条款?乱登广告***罚三万。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为规范电商平台短信营销行为,10月25日,工信部召开行政指导会。阿里巴巴、JD.COM、拼多多、美团等主要电子商务平台公司,以及相关基础电信企业、短信服务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强调,各大电商平台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承担起平台生态治理的主体责任,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民法典、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并要求电商平台立即全面自查纠正零售、金融等相关产品短信营销行为,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要求不得发送营销短信,完善现有短信营销方案,并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告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

据了解,《广告法》和《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都明确规定,未经消费者许可,不得发送商业广告。比如根据广告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其住宅、车辆等发送广告。或者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者请求,以电子信息方式向其发送广告。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并确保一键关机。违反以上两种的,将对广告主处以5000元至3万元的罚款。

在方超强看来,现有法律对广告主的处罚尺度有一个下限上限。“可以根据发送的数量或次数来确定处罚尺度,小错误处罚少,大错误处罚多。”

“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不得发送未经授权的产品,如线下店铺营销,发送给非平台用户,或平台协议不支持商家发送营销广告等。;2.通过平台协议部分变相取得消费者同意的,应当按照《广告法》和《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执行退订、不更名、补办的规定。”方超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新京报壳牌财经记者罗一丹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双十一“营销短信”轰炸难题何解?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084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