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发展智慧农业要花多大力气

山区发展智慧农业要花多大力气

山区发展智慧农业要花多大力气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山区发展智慧农业要花多大力气 2021-10-20 08:16:45 来源:经济日报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民社(中经视界)

5G、大数据、物联网...这些人们熟悉的新技术正在影响着经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农业领域也非常活跃。数字智慧农业成为近两年农业发展的出路,整个农业产业链正在被重塑。

智慧农业是什么样子的?你在各地的探索中遇到过哪些问题,有什么想法?经济日报记者深入贵州、安徽、重庆等特色省份进行采访调研,逐一做了报道。

高原山地多的贵州,急需发展智慧农业。发展山区智慧农业应该从哪里入手?贵州正在积极探索“大数据加”深度融合农业的发展新路子,智慧农业应运而生,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容忽视。

“手机上能看到多少土壤湿度和光照强度。”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汨罗镇润永恒猕猴桃种植基地,管理员胡良邦可以通过手机清楚地了解基地的生产情况。打开胡亮助手手机上的智慧农业云APP,页面跳动着基地各个分区的监测数据,这些数据是由安装在基地内的传感器采集并实时更新的。

往年,润永恒猕猴桃种植基地建成了物联网,集智能昆虫监测报告系统、农业小气候监测系统、生态远程实时监控系统、节水灌溉(自动喷雾、滴灌)于一体,让胡良邦切身感受到了智慧农业的高效便捷。“现在一键启动,就可以自动喷水,以前还可以背水灌溉。”记者了解到,通过智慧农业物联网,润永恒猕猴桃种植基地每年可节省36.5%的人力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20%以上。

像润永恒猕猴桃种植基地,近年来,在贵州,智慧农业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出现。贵州地处***西南腹地,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农业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小农经济。玉米和马铃薯是农业种植的“主力军”,“农村世代种玉米,一切都不成规模”是贵州农业的长期写照。智慧农业能在这样一个山区省份改变什么?

基本条件具备。

对于贵州这样的传统农业小省来说,发展智慧农业迫在眉睫。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进城务工,留在农村的人难以***完成传统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急需寻找新的出路。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贵州已经具备了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在部分地区发展智慧农业的条件。

近年来,贵州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农村道路“村村通”,饮水安全得到保障,行政村100%通宽带、100%通4G网络,农村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快速提升,这些都为智慧农业发展奠定了信息技术基础。此外,农村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也为土地经营权流转创造了条件,大量因农民外出务工而闲置的土地以各种形式集中起来,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基础。贵州还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交易、配送体系,农业效益进一步提高,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此外,外部交通的改善方便了贵州农产品快速进入目标市场,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奠定了产业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贵州省还加大了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帮扶力度,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带来了新思想,掌握了新技术,成为农村工业发展的***。”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农村局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主任李振金告诉记者。

现实的需求加上有利的条件,使得贵州很多地区都在探索智慧农业项目。

记者在贵阳了解到,当地已陆续在猕猴桃、马铃薯、茶叶等生产基地试点应用农业大数据,推动部署实时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实时环境感知和控制,提高生产管理的便捷性和***性。还建成了“果蔬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具有生产数据分析、原产地许可管理、检测数据自动上传、标签自动打印等功能。,不断推动智慧农业的突破。

在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该县20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的生产数据、现场视频数据、实时环境数据实时采集在当地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上,为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监管提供数据基础。“通过对农资数据的汇总、梳理和分析,对上下游产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农业产业布局、物联网、质量安全、价格监测等提供了重要支撑。”县农业农村局蔬菜工作专班工作人员陈红告诉记者。

在启蒙阶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总体来看,贵州智慧农业仍处于启蒙阶段,起步晚、规模小、水平低,是目前贵州智慧农业的主要特点。

贵州的地形和气候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贵州92.5%的面积为山地丘陵,素有“九山半水半田”之称。没有平原地形的支撑,当地500亩的坝上是难得的平地,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2%。农业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很难大规模推广,甚至连水、电、路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要花费更多。“贵州山区铺设喷灌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成本是平原地区的3倍左右,构成更为复杂。”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世海告诉记者。

“一山四季,十里不同天。”山区气候对农业生产也有影响。一方面,山区丰富的立体气候造就了当地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为贵州发展山区特色农业提供了条件。同时,复杂的山地立体气候也产生了许多“烦恼”。“智慧农业需要结合不同的气候、水温等条件构建不同的作物生长模型,而贵州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增加了构建生产的复杂性,增加了投入成本。”吴世海告诉记者,贵州发展智慧农业需要付出更多的物力和人力。

同时,贵州农业科技水平相对不足,尤其是数字化水平较低,间接影响了智慧农业数据的发展。“即使是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也是不同的,这些数据需要科技人员通过实验获得。”吴世海告诉记者,他们在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时,所能获得的农业数据大多是粗放的,缺乏全程记录作物生长信息的数据,使得生产管理模式的构建成为中间的一座空城堡,不得不在上海等地设立研发中心。

此外,发展智慧农业的设施设备一次性投入大,也让很多市场主体望而却步。“虽然从长远来看,智慧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但实际的资金压力打消了很多企业的积极性。”吴世海说,企业投入智慧农业的资本相当于一次性支付农民工五年甚至十年的工资,“占用资本太多”。

目前贵州农业每天的人工成本一般在80元到120元之间。即使特殊时期略有上升,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一定优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经营者采用农业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积极性。此外,贵州农业整体仍是“靠天吃饭”,抗自然风险能力较弱。当遇到自然灾害时,很有可能前期的投入就白费了,这就使得农业经营主体在投资智慧农业时格外谨慎。

贵州农业规模小也是影响社会资本进入的因素之一。产业规模小,影响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发和推广适合贵州实际生产的产品。“市场小,以至于产品成本降不下来,单价高又反过来影响营销。”吴世海的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贵阳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涉及为智慧农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核心设备和技术研发等。,但其在贵州省的业务量仅占总业务量的10%左右。

社会资本不愿意投资,财政资金难以形成规模投资。六盘水市水城区计划在全区建设一个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不仅可以给出每一块土地的准确图景,还可以通过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生产技术指导等服务,农业管理部门可以实时掌握农业生产数据,从而更好地实现农业决策。“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类项目资金的整合,财政缺乏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编制预算时没有这样的支出目录。”李振金告诉记者。

贵州省整体财力在全国处于较低位置,每年对农业发展的投入相当有限。记者了解到,从投资方向来看,除了保障粮食安全,以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是贵州农业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和智慧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当前最紧迫的事情。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智慧农业尚未成长为贵州农业的主流,只能形成地方性的示范点。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是科学技术的比较好生产力。贵州农业的未来在于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智慧农业是贵州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

“虽然我们起步晚,但我们有后发优势。只要我们规划得当,坚持目标,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贵州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劳动力价格优势的下降,智慧农业将继续增长。”织金县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立告诉记者,贵州要尽快制定全省智慧农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关键是要有长远规划,保持战略定力,一件接着一件做,不能‘翻烧饼’,来回折腾。”姜立说。

农民是发展智慧农业的主体。“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必须要有一批懂市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沉下心来做农业。”李振金认为,不仅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还要进一步完善帮扶政策,鼓励和引导外出青年回到农村,甚至城市青年投身农村。

行业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市场,参与其中的个人也要增强市场意识。专家认为,贵州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需要培育一批有活力的市场主体,“特别是要不断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让他们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让社会资本愿意与农民合作”。

***需要在服务上下功夫。“我认为相关部门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营造可预期的发展环境,稳定各方预期,让各方都愿意投身农业发展;三是在基础科研和农民培训上下功夫。”吴世海告诉记者。

当前,对于贵州来说,要利用好大数据,推进大数据与农业的融合,发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优势,突破产销数据壁垒,让生产与销售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农业生产更加“智慧”。(记者吴秉泽)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山区发展智慧农业要花多大力气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01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