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顺利进入天舟三号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顺利进入天舟三号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顺利进入天舟三号字体:小中大分享到: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顺利进入天舟三号2021-10-18 08:48:40来源:科技日报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长期驻留空站时代来临。

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10月17日9时50分,翟志刚、王亚平、叶广福三名航天员成功打开货舱门,顺利进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接下来,他们还将打开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货舱门,按计划进行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成功将3名航天员送入大台空。

当日9时58分,3名航天员陆续进入天河核心舱,开始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他们将进行机械手操作、舱外活动、出舱转移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神舟十三号任务是空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战和收官之战,也是空站在轨道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一战。

将创造***人停留太久的新纪录空

按照预定计划,神舟十三号对接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将由神舟十二号的3个月延长至6个月,执行180天组合体长期驻留任务。这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也是***考核验证空站间任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能力。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副总设计师Kevin Z介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舱结构,全长约9米,14个子系统,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

五院总体设计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系统总副总设计师高旭介绍,为适应空站复杂构型和姿态带来的复杂外部热流条件,满足超长“待机”要求,团队专门设计了返回舱、推进发动机、贮箱等热控方案和船站并网供电方案,使飞船具备了电源和热环境保护的适应性配套条件。

此外,先期抵达的天舟三号携带了长期驻留的生活物资,为航天员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

成功实施***径向交会对接。

神舟十三号“手拉手”空间与核心舱是***载人飞船在Tai 空的***径向交会对接。

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以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天河核心舱径向口,并与此前对接的货运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共同组成四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自神舟八号以来,已有五艘载人飞船轴向对接,径向与轴向的夹角为90度。虽然方向变了90度,但是难度大了很多。高旭说,径向交会对接有“三难”。比较好,持续控制姿态和轨道是“困难”的。径向交会没有稳定的中途停留点,需要连续控制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推进剂消耗大,故障处理困难。其次,很难确定姿态和相对位置。神舟载人飞船上装有传感器,传感器就像飞船的眼睛。通过观测恒星和预设地标,可以确定其飞行姿态、与空站的相对姿态和位置等。然而,在径向交会过程中,航天器需要大范围的姿态机动,如水平飞行到垂直飞行,这对“眼睛”能够看到目标并确保“眼睛”不会受到复杂光照变化的干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天员手控交会模式“很难”。径向交会对接过程中,最熟悉的参考基准地球基本丢失,测控条件变差,相对动力学运动特性与正向交会不同,增加了航天员手动交会模式操作的难度。

据了解,径向交会对接全过程由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指挥,飞船智能自主完成。

为了适应空站组合体的不同构型和来访航天器的不同对接状态,实现与空站的正向、反向和径向交会对接,神舟团队设计了新的交会路径和绕飞模式,增加了绕飞、快速交会对接和径向交会对接等多种功能。径向交会和前向交会都是我国空站间载人飞船的常规交会模式,并将在未来空站间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交替使用。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顺利进入天舟三号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03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