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上江南》: 自在一“刻”,江南情味既广亦远

《木上江南》: 自在一“刻”,江南情味既广亦远

《木上江南》: 自在一“刻”,江南情味既广亦远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木上江南》: 自在一“刻”,江南情味既广亦远 2021-12-09 10:15:59 来源:北京日报

《林中江南》赵宗彪著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芒种节气牛背上的鸟,长夏节气的牵牛花,盛夏的荷花,寒露里的月牙山,寒气里的一朵瓶里的梅...每个节气都是美好的时刻。

《木上江南》是一本很美的书。100多幅木刻作品展现了大美江南的万千风情。“当切肉刀在木盘上游动,花开妖娆,鱼儿在水下游动,鸟儿在天上飞翔空...一山一水,一云一雨,一花一果,有江南的诗意,有故乡的美。”作者在书中写道。

作者赵宗标,***记者、作家、文史学者,也是木刻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位出过《三国志浅说》、《史记》等书的作家,拿起切肉刀同样得心应手。

《林中江南》的出版被认为是他文学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艺术和文学并重,刀雕和笔耕...双管齐下,云卷云舒,把对美丽江南的热爱和品味广而远之。”***驻芝加哥总领事馆参赞、艺术评论家朱琦说。

写作是赵宗标讲故事的方式;木刻是他的审美表达。

一片宽阔的芭蕉叶横放着,叶子上有几颗小樱桃,一颗落在叶子外面,是如此的日常而生动。视觉上明明是黑白的,脑海中的形象却是绿叶上鲜嫩的红樱桃。其间的转换,是否如Delvaux所说,艺术之美在于现实与梦想的往返?

在作品《寒露》中,房间的7 空被留作黑暗,作者用1/8白色部分的露珠勾勒出草地、山川和弯弯的月亮。面对它,看向深夜。我不禁想起了小林一茶的俳句:我知道这个世界短暂如露/然而。汪涵的小品是:寒露时节,空空气中有一股清凉的味道,来自植被,来自露水,来自高山。这种清凉有薄荷的甜味。

文学和艺术密不可分。打开《木上江南》,每一段文字都有画面感;每一幅木刻都是一首抒情诗。它们相互交融,曲径通幽。赵彪和汪涵同样密不可分。他们是文化圈的***情侣。

赵宗标木刻整体风格平和,充满禅意。欣赏的过程是一场感官的盛宴。作品中有花鸟歌唱,有春风的温暖,也有大雪的凉爽。甚至,每一只在切肉刀下的猫,都有自己的表情,都是***的生命个体。

赵彪出生于浙江天台。当他年轻时,他对看到村里的雕刻师在木头上雕刻美丽的花朵、人物和吉祥图案非常感兴趣。“真正开始创作很多作品,已经将近十年了。”赵宗标说,这些年来,创作了500多幅江南系列木刻作品。

从一块天然木材到木刻作品,美的呈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多重因素,如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耐心、情感、力量、想象、专注等等。赵宗标说,只有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才能摆脱刀。木刻本身一两个小时或者两三个小时就完成了,但是前期的绘画和干燥需要多次反复,木材的材质和纹理也要考虑。

他谦虚,只说“身体”层面。一部作品的意境,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化学反应”,背后是作者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到的人,经历的事。

赵彪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每年阅读100多本书。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去当地的博物馆和古董市场。他迷上了秦汉瓦当的石雕和明清木雕上的人物。家里有几百本画册,肯特的印花是我的***,庄重阳刚。

经过长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的训练,赵宗标的作品越来越温柔和谐。去年秋天,首届“美丽江南闲一刻——赵宗标二十四节气木刻展”在杭州晓风书店举办。之后在省内多个城市展出。浙江省文联原***、***画家章昊评价说:“宗标木刻作品***的特点是题材的丰富性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他用普通的语言,使作品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意境和趣味。”***学者、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先生评价说:“赵宗标先生的木刻精美绝伦,美不胜收,值得细细品味。他的节气木刻,是不可多得的生命美学杰作。”赵彪的艺术造诣源于他在确立目标后坚持不懈的努力。他走到哪里都带着自己的写生簿,随时随地积累素材。

文字和木刻是看不见的,是一个自我感知、自我对话的过程。当记忆之门打开,周围的喧嚣悄然退去。当你听到有人轻声细语,那是内心的声音。

赵彪切肉刀下的江南,不仅仅是地域,更是心灵。(任剑)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木上江南》: 自在一“刻”,江南情味既广亦远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58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