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呵护童心 寓教于乐

丰子恺:呵护童心 寓教于乐

丰子恺:呵护童心 寓教于乐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丰子恺:呵护童心 寓教于乐 2021-11-24 10:14: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丰子恺,浙江桐乡市石门湾人,***近代***画家、作家、翻译家,以漫画和杂文的独特风格著称。

丰子恺9岁时,父亲早逝,母亲钟承担起家庭责任,抚养年幼的孩子。丰子恺从小就表现出绘画天赋。他的家人给了他热情的鼓励和支持,让他在学习后为邻居和老师朋友画画。他的姐姐冯英也教他临摹的技巧。

丰子恺成年后,特别注意尊重孩子的宝贵天性。他不仅以此为主题创作了大量的漫画和散文,还将这一思想融入到儿童教育中。他认为“世界上最有灵性的就是孩子”,抚养孩子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教会他永远不要失去童心。在他看来,“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权利,玩耍可以激发孩子的智慧和能力。”家里的孩子玩着玩着,他总是笑着看着他们。有时他会加入进来,搭积木,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教他们唱童谣。每到除夕,丰子恺都会在家里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迎新春”活动:吃完年夜饭,大家一起唱歌,然后表演个人秀。***,一家人会交换新年礼物,即使礼物只是毛巾、肥皂和文具之类的小东西,每个人都会很开心。

丰子恺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父母不应该为孩子设计未来,也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或固定的模式来培养孩子。家长不妨顺其自然,在陪伴的过程中顺势而为,给孩子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鼓励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大胆尝试。女儿冯亦吟喜欢京剧,丰子恺不仅为她聘请了京剧老师,还在亦吟的古装照中题诗一首,以表欣赏:“欲爱西皮与,石黑粉暂登舞台。当人们不知道如何享受自己时,他们会说他们是在向别人学习。”

孙子宋飞军对天文学感兴趣。高中的时候,宋飞军和同学用在旧货店买的平凸透镜、几个放大镜和纸管,做了一个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用这台简陋的望远镜,他们观测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土星的光环和金星的盈亏。他把这个好消息报告给祖父后,丰子恺非常高兴。他为他画了一幅漫画,还在里面写了一首诗:“自己做望远镜,看天上的火星空,仔细看,他明年就要去旅行了。”后来,丰子恺为宋飞君题了一面锦旗:“壮年已不再来,再有一个早晨也难。及时鼓励,时不我待。”

丰子恺一方面强调对儿童创造力的呵护,另一方面也注重家庭文化氛围的营造。即使在动荡的战争年代,丰子恺也坚持组织家庭学习会,家人称之为“教训”。这种“课”是非正式的,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鼓励大家交流讨论。丰子恺在教***古诗时,一边讲解一边画图,通过形象思维帮助孩子学习诗歌的内容和意义。他让大一点的孩子做他的“助教”,指导弟弟妹妹参与研究。他还和家人一起读了意大利小说家阿米库斯的《爱的教育》,让孩子知道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爱和尊重他人。有时候,“上课”会延伸到户外。有一次,丰子恺谈到苏的名句“春雨几时来看浙潮?”为了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浙江潮的壮美,他特意带着全家去海宁观潮。

在这种寓教于乐的家风培育下,丰子恺的后人都成长为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他的女儿、作家冯万银回忆起父亲说:“父亲对我们无微不至、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亲切的爱,我永远不会忘记。”宋飞军成了光学专家。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他感慨道,“我发现我的研究生涯有一个重要的起点,那就是我自己做的望远镜和爷爷送给我的画、横幅。”(顾敏)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丰子恺:呵护童心 寓教于乐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1636.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