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隐私面单”能防范信息泄露吗?

一张“隐私面单”能防范信息泄露吗?

一张“隐私面单”能防范信息泄露吗?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一张“隐私面单”能防范信息泄露吗? 2021-11-02 08:21:43 来源:北京青年报

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比较好部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系统性、综合性法律。随着今年双十一的开幕,快递的隐私安全再次引起关注。日前,宁波警方公布了一起案件,涉案人员申请快递员身份进入公司,偷拍快递单照片,收集后在网上倒卖。有网友提出,隐私单可以解决快递中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

事件

快递信息泄露导致个人诈骗16万元。

11月1日,众多电商平台零点开启双十一购物节。有网友凌晨下单,早上收到快递。在高兴收到快递的同时,一个“快递信息泄露成***定向诈骗帮凶”的话题在网上发酵,引发了网友对因快递单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这并非没有先例。

9月23日,“UP主称30分钟被骗16万”话题成为热搜。据受害人称,当天,她接到一个自称是申通的快递员的电话。对方说“丢失的快递要给双倍赔款”,电话里准确报出了她留在快递单上的化名和快递单号,让她放松了警惕。因为快件丢失,需要进行索赔。核实信息无误后,她相信了对方,开始在“客服”的指导下,在支付宝的“备用金”里申请180元快递理赔。对方称由于操作失误,申请备用金变成了500元,与支付宝产生了借贷关系。为了解除借贷关系,快递“客服”让她下载一个叫“易联大会”的App加入会议,并联系一名自称支付宝官方客服的工作人员。该“官方客服”称,她的支付宝芝麻信用分不足,需要转账18万元到指定账户进行信用担保,于是在客服的指导下,陆续将自己名下的多张银行卡共计16万元转入指定账户。“客服”让她继续向朋友借2万元,补足18万的信用额度。这时,她的朋友发现她被骗了,陪她到公安局报案。

两天后,她收到了这个“丢失件”的快递,快递状态正常。目前,警方已发出立案侦查通知书。

现状

业内“隐私单”的实际使用率并不高。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浙江宁波警方近日侦破一个非法获取并倒卖快递单信息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缴获快递单照片2万余张。

今年9月初,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一家进出口外贸公司向警方报警称,公司陆续接到消费者投诉,称大量个人信息被泄露,客户被骗。

据警方介绍,为了获取快递中包含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牟利,这个犯罪团伙实际上是通过临时申请进入快递公司的。然后,他们利用整理快递包裹的机会,偷拍快递单照片,收集后在网上转卖。

在掌握大量线索后,宁波警方开展抓捕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缴获快递单照片2万余张。

事实上,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快递行业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推出了隐私清单。其中,用户的姓名和部分手机号码将被替换为*。有些快递公司在面单上省略了寄件人的信息。这些方法减少了快递单泄露带来的隐私泄露。虽然隐藏了电话号码等关键信息,但这种面单并不影响快递员投递,他们会通过手中App的相关功能直接联系用户。

隐私单似乎是互利的,但实际上,隐私单是非常罕见的。

北青报记者在一些站点看到,很多等待取件的快递都没有使用隐私单。“隐藏号码很少,即使有,快递员也会把电话号码写在快递盒上,方便取件时查看。”朝阳路某车站的工作人员说。在他看来,隐私单只是多了一道程序,对个人信息保密似乎有点鸡肋。

很多用户也表示,隐私面单虽然好,但是对于卖家发什么样的快递却没有控制权。商家也表示,快递公司并没有给卖家提供这项服务。“如果有,没有我们也没办法”。较少使用隐私面单的更大问题来自快递公司,尤其是那些主要加盟网点的快递公司。一方面,隐私法案前期需要公司一定的投入;另一方面,快递员认为这个账单降低了他们的送货效率,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收入。

“隐私面单的便民功能是基于送货上门,也就是快递员给用户打电话,然后送货上门。一旦中间有了第三方,比如邮局、传达室,隐私单就不私密了。因为要用客户的手机号等个人信息作为验证。”一位快递行业从业者表示,目前“快递***一公里”的解决方案都是由第三方来做,隐私单在保护隐私方面的作用还是有限的。

问题

部分信息泄露来源于内部员工对自己的窃取。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大力推广隐私清单来解决网购中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呢?该分析被认为是“有用的,但有限的”。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隐私单”并不能让用户安心。

有业内人士称,很多信息泄露都是快递公司内部员工监守自盗造成的。即使签订了保密协议,也不能阻止个人为了利益去冒险。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去年,河北邯郸警方破获了一起非法窃取个人信息案。原因是邯郸某快递公司监控到其员工号登录异常后报警。民警发现,一个叫永年的工人从异地登录后,查询了8000多条信息,民警很快找到了快递员。该员工称,有两个年轻人来他店里租他的工号,为淘宝刷这些东西查零件的流程。如果出租完成,***给他500元。

最终,警方通报称,犯罪分子曾在快递公司工作过,知道如何利用工号检索数据,于是想出了这种从快递公司系统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方法。然后,此人将窃取的公民信息打包并出售给自己的上线,然后直接出售给海外诈骗团伙。

这种情况下,直接从后台调取的数据使隐私单失去了“保护”能力。但是,快递个人信息泄露不仅仅是快递公司的责任,商家或者平台也可能出现数据泄露的问题。(记者张馨)

内存储器

平台不履行信息保护义务将面临处罚。

业内人士表示,要让“隐私清单”滴水不漏,需要快递行业保护用户个人隐私,防止数据库数据泄露,在人员管理、安全制度、技术等方面发力。

11月1日起,《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法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处理、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泄露他人个人信息。

同时,该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根据个人信息处理的目的、处理方式、个人信息的种类、对个人权益的影响、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等,采取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防止个人信息被擅自获取、泄露、篡改和丢失。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个人信息分类管理;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等安全技术措施;合理确定个人信息处理的操作权限,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制定和实施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处罚措施:个人信息未履行本法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由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级以上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或者停业整顿,并通知有关主管部门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担任相关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一张“隐私面单”能防范信息泄露吗?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7093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