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载就不让看?这类APP要整改

不下载就不让看?这类APP要整改

不下载就不让看?这类APP要整改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不下载就不让看?这类APP要整改 2022-04-06 10:42: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15款手机app和1款SDK(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存在隐私违规行为,违反了《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涉嫌超范围收集个人隐私信息。朱惠清作品(新华社)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要引导老年人学会使用手机APP,提升智能手机体验。图为日前,在江苏海安南莫镇一家超市前,志愿者指导老人使用手机APP扫描二维码。翟惠勇摄(人民视觉)

想浏览链接,却遇到“不下载APP(手机应用)就不要显示”;愿意下载还不够,APP要求接入定位、录像、录音等……近日,针对用户浏览页面信息时强制下载APP等一些问题,工信部督促相关互联网公司进行整改。

下载背后可能存在哪些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接下来,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APP整改,营造良好的移动互联网行业生态?

强制下载侵犯用户权益。

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来赢得更多的活跃用户,从而实现“获客-活客-创收-获客”的良性循环,是大多数APP开发者和运营者的追求。然而,一些app在获客时采用不合规的方式侵害用户权益。很多人都遇到过从个人电脑、手机浏览器、微信朋友圈等浏览页面时被要求下载APP的情况。为了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过度要求权限等问题层出不穷。

“部分链接进入登录页面后,要求用户下载APP。如果用户忽略了下载请求,用户的浏览体验就会被折叠和弹出窗口扰乱。”北京白领张松经常浏览微信朋友圈的各种链接,发现越来越多的链接与相关app“绑定”,“不下载就看不到”,这让他很困扰。

除了微信朋友圈,手机浏览器页面也是一些APP强制下载行为的“高发区”。有用户向工信部反映,通过手机浏览器登录某论坛时,只能浏览标题和主要内容,而浏览所有评论和留言则需要下载APP。还有人反映,一些信息和知识分享平台,虽然不要求下载app,但在其他方面“擦边球”。他们的链接在微信朋友圈和手机浏览器的阅读体验都不好,大部分评论留言都是折叠的。想快速阅读,必须下载相关app。

“不下载不展示”是APP“野蛮生长”的副产品之一。近年来,APP日益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移动互联网的重要交互载体。各种app一方面方便了居民生活,另一方面也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或者强制欺骗诱导下载、过度请求权限等问题破坏行业生态。

针对相关问题,工信部早在往年就发布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要求,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不得调用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终端功能或者非法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未经明示和用户同意,禁止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开放应用软件、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侵犯用户合法权益或危害网络安全。

近日,工信部再次强调,用户反映的部分网站在用户浏览页面信息时被要求下载APP。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核查,并召开行政指导会,督促相关互联网企业进行整改。

打APP治理“组合拳”

“不下载不展示”是“诱导下载-过度主张权利-收集用户信息-获取不正当利益”APP侵权链条中的比较好个环节。

“强制或诱导下载只是比较好步。接下来就是要求各种权限。你需要一会儿用摄像头,一会儿定位,一会儿看通讯录,然后推送一大堆广告。”北京的胡大爷70多岁了,接触智能手机没多久。但他谈到因为APP诱导下载和电量过度索取而导致的“机”色变,甚至有过换回非智能手机的想法。

不久前,工信部通报了今年比较好批《APP侵害用户权益通报》,“APP强制、频繁、过度主张权限”成为通报中反复提及的重要问题。

针对APP侵权问题,工信部打出APP治理“组合拳”,通过制定标准、技术检查、专项整治、行业自律等方式,大力整治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弹窗骚扰等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据报道,往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检测出208万个app,通报了1549个非法app,并删除了514个拒绝整改的app。

如何管理「不下载,不让我看」?工信部对APP提出三点要求:用户浏览页面内容时,未经用户同意或主动选择,不得自动或强制下载APP;下载APP时,应同步提供明显的“取消”选项,有效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没有合理的正当理由,不得要求用户不下载该应用程序,或者不阅读全文。同时,工信部强调,不得以折叠显示、主动弹出、频繁提示、体验还原等方式强迫或误导用户下载、打开APP、跳转至app store,影响用户正常浏览信息。

记者发现,不少老年用户反映,自己的手机页面经常莫名其妙地“长出”许多新app。业内人士指出,部分app通过跳出按钮、弹窗等方式欺骗老年人下载。,并在安装后暗中收集用户信息和数据画像,从而将各种劣质内容和欺骗性广告瞄准老年用户。

“孩子总是帮我清理卸载手机里的APP。这次卸载了,下次会出现新的。有时候下载按钮甚至会伪装成‘红包’或者‘优惠券’等等。看不清楚,不小心点错了。”胡大爷说。

要为老年人打造一个清晰的网络空,就要帮助他们弥合“数字鸿沟”。据介绍,在加强APP治理的同时,APP的老化改造也在同步进行。去年以来,工信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APP老化无障碍改造活动,组织227个网站和APP完成改造,推出字体放大、语音引导、“一键直达人工客服”等多种特色功能,引导终端企业为老化智能终端产品设计制作服务提供支持,推广一批界面简洁、操作便捷的APP,满足老年用户需求。下一步,工信部还将聚焦老年人等重点群体推进信息普惠,组织新一批app进行老龄友好和信息无障碍改造升级,打造一批老龄友好和无障碍改造标杆。

多方努力优化行业生态

业内人士表示,保护APP用户的权益和个人信息,需要开发者、运营商、SDK(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提供商、应用商店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行业生态。

手机厂商OPPO和德勤发布的《APP个人信息保护白皮书》提出,APP开发者和运营者应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工作机制,增强安全的技术能力,积极开展个人信息保护评估,加强对第三方软件开发包的安全审核和管理,做好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防范措施。同时,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提供者应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制度,向APP开发运营者和最终用户公开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规则。

对于应用商店,白皮书认为,作为app分发平台,应当加强APP上架审核和上架监控管理,拒绝存在恶意行为和明显违规的上架应用,对上架监控过程中发现的、监管部门要求的违法违规APP及时处置。

在APP治理过程中,监管部门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此前,工信部按照《关于深化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等部署,对APP作弊、误导用户下载、超范围高频请求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检查。

各地通信管理部门已经开始整治欺骗和误导用户下载、过度征求权限、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的APP。记者梳理发现,近几个月来,山西、辽宁、浙江、广东、四川、贵州、陕西等地通信管理局积极开展APP技术监测,下架了数百款违规严重、拒不整改的APP。其中,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下架了“道客读书”、“乐居买房”、“e袋洗”等16款侵害用户权益的app,其中有8款app强制、频繁、过分要求权益。

未来,APP治理将继续加强。围绕用户反映的各类违规问题,工信部表示将对移动互联网服务涉及的诸多环节进行全链条、全覆盖监管,主要实现三个“全覆盖”——手机、平板终端全覆盖;应用商店、第三方软件开发包、预装等关键责任链环节全覆盖;APP技术测试全覆盖,让用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水平,督促各大互联网公司设立客服热线,回应用户诉求。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以移动互联网服务、个人信息保护等重点领域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强化技术手段,激发企业提升服务和水平的动能。记者王文正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不下载就不让看?这类APP要整改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83605.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