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解决出行“老大难”问题

智慧交通解决出行“老大难”问题

智慧交通解决出行“老大难”问题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智慧交通解决出行“老大难”问题 2022-04-02 08:20:31 来源:人民邮电报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阶段,也是智能交通跨越式发展时期。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系统建设;发展自驾车和协调出行服务;推进高速公路智能管理、交通信号联动、公交优先控制等重点内容。我们不仅需要智能汽车,还需要智能道路。路口拥堵怎么办?还是担心路边停车不方便?解决这些出行“老大难”问题,才是智慧交通的“好戏”!

智慧交通控制给城市交通装上了“智慧大脑”。

交通控制是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目前,智能交通控制已经到来。***和企业都在提前规划和安排,以创新技术为杠杆,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交通和数字经济发展。

河北衡水坚持把推进智能交通控制工程建设作为建设“安全、畅通、宜居”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支撑点和关键转折点。围绕“智慧畅通”的建设理念,全方位、立体化推进公安交管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在疏堵保畅、精细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等方面取得成效。随着智能交通控制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利用信息工具逐一解决交通控制领域的问题,交通控制工作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管理转变。智慧交通管控、赋能、拥堵治理成效显著。交管部门对拥堵路段进行建模,调整优化信号灯和路口的功能区域,使道路通行能力显著提高。据统计,在非恶劣天气或寄宿制学校节假日,衡水主城区道路日均拥堵指数由1.31下降至1.19,早晚高峰拥堵指数由1.47下降至1.25,重点路口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高30%以上。

昆明建设应用了“智能交通管控昆明大脑”平台,主城区在用信号灯联网率由28%提高到86.1%。176个路段实施了不同时段“绿波”协调控制,525个路口实施了自适应诱导控制。日均速度提高了7.1%,拥堵指数下降了4.2%,高峰时段平均速度提高了5.3%,平均拥堵指数下降了3.3%。

河北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节点城市。以保定“全国比较好、全省***”为目标,以智能信息化建设为主导,以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为重点,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携手企业打造河北省***智能交通项目——保定AI智能交通控制大脑。交管大脑以“一图显示、一键调度、一线跟踪、全闭环管理”精心打造交通指挥、缓堵减排、交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实现全息感知、高效指挥、***服务、指挥调度的“一图”模式。

通过与企业在车路协同、大数据、AI等方面的合作,保定市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了4.6%,平均车速提高了11.6%,单路口交通流效率提高了5.3%以上。利用动态干线协调控制的四条主干道,车辆平均出行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缩短20%左右,车辆平均时速提高6.5公里左右。

长沙交通部门联手企业建设智能路口,实现信号配时优化和事件感知推送,推进交通管理的扁平化指挥、服务管理优化精细化、智能化、动态化,形成“感知、判断、指挥、处置、预防”闭环管理。项目运营以来,有效减少了闯红灯、逆行、违法停车、违法变道等交通不文明驾驶行为。超过70%;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交通延误减少20%以上,路口通行效率提高25%,交通事故减少35%,公众出行体验明显改善,出行交通安全大幅提升。

如何在城市里停车而不被迷惑?

目前,在众多的城市交通工具中,汽车始终是地铁、公交、自行车等无法轻易替代的交通工具。具有使用方便、速度快、家庭实用性强、舒适度高、安全性高等明显优势,优点不胜枚举。

但与此同时,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的诸多“不便”也日益严重:游览尚超,在停车场转了好几圈都找不到停车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不知道把车停在哪里;在路边停车位停车,收费员漫天要价;为紧急出行选车时,排队等候支付停车费会浪费很多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停车难”已经成为许多车主在城市出行时深感尴尬的主要因素之一。

面对以上问题,智慧停车应运而生。在成都,市民们在去年5月就已经有了“停车神器”,那就是在微信官方账号推出的成都交警“融E行”的“智慧停车”服务模块。市民使用该服务,可在线查询成都市停车区域、实时空泊位数、收费价格、服务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行驶路线等信息,并可一键缴纳停车费。同时,还可以查询自己家或公司附近空闲车位充足的停车场,按日或按月购买不同时段的空闲车位。

在江苏常熟,苏州移动和常熟市秦川街道建设了“5G智慧停车”项目。你去当地世贸商圈,可以看到路边的5G智能停车位里,车辆都是同向停靠,井然有序。不过,与传统的停车位相比,这里的停车位可爱极了:停车位旁边标有“三色模块”,停车位***还有一个小小的“彩虹”。当然,“可爱”绝不是它的重点。“彩虹”中间,是“5G智慧停车”项目的核心部件——智能提升机。机器可以借助5G信号识别车辆的停放状态,并能自动升降和计时充电。停车位旁边,有一个醒目的二维码标识。车主可以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和提车。据了解,苏州移动已完成青城山路、闽江东路183个停车位的智能化改造,并于3月20日开始收费。

事实上,智慧停车项目已经在很多地方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在大城市的高级商圈,比如入库自动识别车牌号、自动扣出站费等。正在实现基础信息化、平台网络化、无人化管理,并形成了有效的市场示范效应。虽然停车行业正在向智能化转型,但不难发现其智能化水平还不够高,还存在停车信息资源分散、整合困难、车位缺口大、车位利用率低等问题。

面向未来,希望在技术达标的同时,能够更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让停车乃至出行变得越来越容易。

智慧引领公路建设新趋势。

随着各地智能高速公路建设导则和标准的逐步出台,已建成高速公路路段的智能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快,高速公路整体协调系统的建设也将成为发展重点。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试点建设的应用体验如何真正落地。

智能高速公路是近两年智能交通建设的主要领域之一。“一号高速”、熊静高速、杭邵高速等新型智慧高速路段都是这一时期的明星项目,备受业界和市场关注。如杭绍甬高速(又称“杭甬高速复线”)是浙江省继杭甬高速之后,又一条串联杭州、绍兴、宁波的高速通道。杭甬高速是全国首条智能高速公路,浙江省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长三角智能交通示范工程。

据悉,杭邵高速杭州至邵雍段工程起于杭州市萧山区南阳街,向东经萧山区、钱塘区、柯桥区、滨海新区、上虞区,最终到达上虞区与余姚交界处,全长约53公里,总投资294亿元。杭甬高速公路宁波一期工程跨越镇海区、慈溪、杭州湾新区、余姚。新线路由东、西两段组成,全长约55公里,投资约180亿元。杭绍甬高速公路作为连接杭州和宁波的高速公路,构建了路网综合运行监测预警系统,构建了人车路协调的综合感知系统。还可以通过5G、高精度定位导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道路感知系统和大数据平台,支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车辆功能,实现“零拥堵”、“零死亡”、“零控制”。

往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将智慧道路建设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建设任务;同时,基于智慧高速试点项目建设的相应经验,各地编制了相应的智慧高速建设标准和导则。浙江、山东、江苏等地相继出台了智慧高速建设指导意见,四川、重庆也出台了智慧高速建设地方标准,为智慧高速的进一步推广和建设铺平了道路。

随着智能高速公路建设应用经验的逐步积累和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逐步完善,新建路段的智能化项目建设将逐步减少,已建成高速公路路段的智能化建设速度将加快。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所谓高速智慧,大多是在原有基础上赋予新的基础设施能力。他认为,智慧高速是抓手,也是工具,可以通过新兴技术和手段解决道路拥堵、事故高发、出行不便等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融合“车联网”、“物联网”、“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开创智慧高速新时代,最终让交通运行高效、安全、绿色,从根本上解决出行问题。(作者赵乐军、李伟、吴浩坤)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智慧交通解决出行“老大难”问题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8127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